《余弦函数的性质》说课稿《余弦函数的性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4》的第一章三角函数的内容,是学习了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以及余弦函数的图像之后,进一步学习余弦函数的性质。该内容共三个课时,这里讲的是第一课时。正弦、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是三角函数内容里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热点考察的内容之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渗透了数形结合、类比、分类讨论等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为高考、为以后的学习打下铺垫。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类比正弦函数的性质,观察正弦、余弦函数图像得到余弦函数的性质,并掌握性质的应用。(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应用分析、探索、化归、类比和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的能力。(3)情感目标: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的研究过程,体现发现的激情,享受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的魅力;创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1 / 6和阶梯形问题,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感,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积极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热情。3.教学重难点:(1)重点:从余弦函数的图像得到余弦函数的性质(2)难点:余弦函数性质的运用求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确定函数的单调区间、奇偶性的判断,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难点,应该对这些性质的应用进行多层次练习,通过循环反复、螺旋递进方式进行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掌握余弦函数的性质及应用。二、学生的认识水平分析(1)知识结构:学生在必修 1 学习了函数的有关概念,以及几个中学阶段的初等函数,在本章书的第一节介绍了周期函数的概念,角的概念的推广,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所以已经具备了这节课的.预备知识。(2)能力方面: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函数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已经略有了解,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力目标不难达到。(3)情感方面:高一学生参与意识、自主探究意识逐渐增强,能够对认识有冲突的、能够表现自身价值的学习素材比较感兴趣。三、教法学法分析(1)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教学法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JZA02010)2 / 6为了把发现创造的机会还给学生,把成功的体验让给学生,为了立足于学生思维发展,着力于知识的建构,就必须让学生有观察、动手、表达、交流、表现的机会,采用引导发现法,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分享到探索知识的方法和乐趣,使数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