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性国家与大学生的个人发展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组别:第四组班级:造价BG151姓名:兰可指导教师:张淑春CONTENTS水稻研究人物评价科研成就234袁隆平简介1袁隆平(1930.9.7-)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1袁隆平三大爱好三大爱好小提琴骑摩托打麻将骑摩托车试验田要天天去,上午一次,下午一次,来回要四五公里,步行、骑自行车都不方便,汽车又不可能天天派,于是骑摩托车几乎成了惟一选择,这本是无奈之举,然日久生情,竟也成了袁隆平的一大爱好。打麻将袁隆平“混同于普通老百姓”,偏偏喜欢打麻将,这是不是有失身份?袁隆平却不以为然,他认为自己其实就是一个普通劳动者,本质上与那些坐在胡同口纳凉聊天打麻将的老头没什么区别,所以也没有什么“身份”可失游泳1947年,获汉口赛区男子百米自由泳第一名;获湖北省男子百米自由泳第二名所获荣誉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所获荣誉2000年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第一人)2007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所获荣誉2006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0年荣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水稻研究水稻研究1953年8月,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农学系。服从全国统一分配,到湖南省怀化地区的安江农校任教。同年被分配到偏远落后的湘西农校教书。水稻研究1964年7月5日,他在试验稻田中找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经人工授粉,结出了数百粒第一代雄性不育株种子水稻研究1965年,他的研究彻底推翻由传统经典理论米丘林、李森科的“无性杂交”学说,并推论水稻亦有杂交优势。通过培育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的三系法途径来培育杂交水稻,可以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水稻研究1966年2月28日,发表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袁隆平遭受冲击,水稻雄性不育试验被迫中断。水稻研究1968年4月,袁隆平将珍贵的700多株不育材料秧苗,插在安江农校中古盘7号田里。5月,秧苗被全部拔除毁坏,成为未破的谜案。水稻研究袁隆平心痛欲绝。事发后第4天才在学校的一口废井里找到残存的5根秧苗,继续坚持试验。水稻研究1971年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成立杂交稻研究协作组,袁隆平调省农业科学院杂交稻研究协作组工作。1973年,协作组通过测交找到了恢复系,攻克了“三系”配套难关。水稻研究1977年,袁隆平发表了《杂交水稻培育的实践和理论》与《杂交水稻制种与高产的关键技术》两篇重要论文。3科研成就科研成就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85年,“杂交水稻育种”战略思想1974年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科研成就1986年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将杂交水稻的育种从选育方法上分为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三个战略发展阶段科研成就从杂种优势水平的利用上分为品种间、亚种间和远缘杂种优势的利用三个战略发展阶段。根据这一设想,杂交水稻每进入一个新阶段都是一次新突破,都将把水稻产量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科研成就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取得了成功,增产5%~10%1997年,开始了“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2000年已实现了第一期大面积示范亩产700公斤的指标科研成就2016年,实现双季超级稻年亩产1537.78公斤,创双季稻产量世界纪录!!!人物评价4人物评价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已经半个世纪了,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呕心沥血,苦苦追求,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先生的杰出成就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影响世界。(新华网评)人物评价袁隆平院士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是当代神农。50多年来,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他的卓越成就,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新浪网评)人物评价袁隆平热爱祖国、一心为民、造福人类的崇高品德,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同心同德的思想风范,与时俱进、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坚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