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物质的量》,下面我从教材,教学方法,学法,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 说教材 1 、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科教版《化学(必修 1 )》第一章第三节,本课时主要涉及第三节第一部分物质的量。本课时内容属于工具性概念,它贯穿于高中化学的整个教学,学生在今后几乎每节课的学习中都会用到,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所以这节课是本章,甚至整个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 本课时主要介绍物质的量、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等概念,这些概念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懂,而且很容易将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 根据新大纲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本课时的三维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2 、 三维目标 (1 )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 了解物质的量及其 单 位摩尔的含 义 ,使 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基 本物理 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 理 解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 义 3 、 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之间的换算关系 (2 )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 通过与其他物理量对比得出物质的量的概念,培养学生类比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 通过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深入探究,培养学生归纳计算能力。 (3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 通过了解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学生认识到化学计量的出现对化学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 、 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的情感,感受围观与宏观的完美结合。 3 、 教学重难点 (1 )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以及物质的量与阿伏伽德罗常数,微粒数之间的运算关系。 (2 )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化学是一门培养人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考虑到高一年级学生的现状和本课时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二、 教法学法分析 (1 ) 教法 2 、 设 置 情 景 教 学 法 , 让 学 生 积 极 主 动 的 参 与 到 教 学 活 动中 来 , 使 他 们 在 活 动 中 得 到 认 识 和 体 验 。 3 、 采 用 类 比 法 将 物 质 的 量 与 生 活 中 常 见 物 理 量 类 比 , 与常 见 物 理 量 的 知 识 联 系 起 来 4 、 直 观 演 示 法 利 用 图 片 等 手 段 进 行 直 观 演 示 , 激 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