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猪2 型圆环病毒 1 病原学 2 流行病学 3 致病机理 4 临床症状 5 病理变化 6 流行现状 7 诊断和检测 8 综合防治 9 综合防治重点难点解析 参考文献 猪2 型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 PCV2),是最近二十年来才被发现的一种以小猪断奶后多系统衰弱综合征(Post-weaning multisystemic wasting syndrome, PMWS)和中大猪皮炎肾病综合症(Porcine dermatitis and nephropathys syndrome, PDNS)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新猪病。 1991 年,加拿大率先公开报道了PMWS 在该国的存在;1997 年,Clark[1]首次经实验证实,PMWS 的主要致病原,为PCV2。在我国,郎洪武等[2]于2000 年对来自北京、山东、江西、吉林、河南等7 省(市)22 个猪群共 559 份血清作 PCV2 抗体ELISA 检测,结果总阳性率为42.9%,且随着猪年龄增长而升高。此后,曹胜波等[3](2001)经DNA 序列分析,发现PCV2 中国分离株与国外分离株同源性不是特别高,显示 PCV2 于2001 年前就已经在我国存在了较长时间。病毒经过多年流行,基因系列发生了变异。 约至 2001 年前后,一些技术力量比较雄厚的规模化猪场尝试采集典型PCV2 发病猪病变组织制作 PCV2 组织灭活苗以预防该病,成效非常显著。但因愿意接受组织灭活苗这种免疫方法的猪场为数并不多,直到免疫效果确切的PCV2 商品疫苗开始在国内大力推广(约 2010 年前后)并逐渐被养猪生产者接受之前,PCV2 一直在对我国养猪产业造成重大危害。 最近几年,随着 PCV2 商品疫苗免疫的逐渐普及,PCV2 的流行有逐渐被控制之势。在一些疫苗选用得当,并长期坚持对PCV2 作免疫预防的猪场,养猪生产水平均 2 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1 病原学 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分类学上属于圆环病毒科(Circoviridae)、圆环病毒属(Circovirus)。是迄今已知脊椎动物最小的DNA 病毒。病毒无囊膜,由衣壳蛋白和 DNA 基因组构成。直径 17~20nm,呈 20 面体对称结构(如图 1)。 图 1 猪圆环病毒 (图片来源:网上公开资料) 根据致病性、抗原性及核苷酸序列的差异,PCV 被分为两个基因型(PCV1 和PCV2)。因所有 PCV 的Rep 蛋白(PCV 复制酶相关蛋白)均相对保守,PCV1 与 PCV2的Rep 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 86%,且两者之间仍存在抗原交叉反应。这两个基因型的PCV 在猪群中均呈广泛分布,但 PCV1 对猪无致病性,PCV2 对猪有致病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