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状动脉介入术_第1页
1/8
冠状动脉介入术_第2页
2/8
冠状动脉介入术_第3页
3/8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主要分为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一 冠脉造影﹙CAG﹚简介1 1929 年,Werner Forssmann 完成首例心导管术2 1959 年美国儿科医师 Sones 为一个有主动脉病变的患者做心脏造影的时候,利用特制的头端呈弧形的造影导管,误经肱动脉逆行送入主动脉根部,并将导管远端分别置于左、右冠状动脉口,将约 30ml的造影剂直接注入左、右冠状动脉内而使其清晰显影,令人惊讶的是,患者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发生室颤,因为在这之前医疗界普遍认为向冠状动脉里注射造影剂是非常危险的(会引起室颤),从而开创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3 1964 年,Sones 完成了第一例经肱动脉切开的冠状动脉造影术。 4 1967 年,Judkins 采用穿刺股动脉的方法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使这一技术进一步完善并得以广泛推广应用。 二 什么是冠脉造影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就是利用血管造影机,通过特制定型的心导管经皮穿刺入下肢股动脉或上肢挠动脉,沿降主动脉或上肢动脉逆行至升主动脉根部,然后探寻左或右冠状动脉口插入,注入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这样就可清楚地将整个左或右冠状动脉的主干及其分支的血管腔显示出来,可以了解血管有无狭窄病灶存在,对病变部位、范围、严重程度、血管壁的情况等作出明确诊断,决定治疗方案(介入、手术或内科治疗),还可用来判断疗效。这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有创诊断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IVUS、OCT、FFR 等逐步在临床应用,发现部分在冠状动脉造影中显示正常的血管段存在内膜增厚或斑块,但由于 IVUS 等检查费用较为昂贵,操作较为复杂,现在并不是常规检查手段。三 冠状动脉造影的适应证以诊断为主要目的: 1 不明原因的胸痛,无创性检查不能确诊,临床怀疑冠心病。2 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如顽固的室性心律失常或新发传导阻滞;有时需冠状动脉造影除外冠心病。 3 不明原因的左心功能不全,主要见于扩张型心肌病或缺血性心肌病,两者鉴别往往需要行冠状动脉造影。 4 PCI 或 CABG 后复发心绞痛。 5 心脏手术前,年龄>50 岁,易合并有冠状动脉畸形或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在手术的同时进行干预。 6 无症状但疑有冠心病,在高危职业如:飞行员、汽车司机、警察、运动员及消防队员等或医疗保险需要。以治疗为主要目的: 1 稳定型心绞痛或 OMI,内科治疗效果不佳,影响学习、工作及生活。 2 不稳定型心绞痛,首先采取内科积极强化...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冠状动脉介入术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