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 第1 章 1. 对由于环境科学而言,“环境”的含义应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 2. 按照环境的范围大小分类,把环境分为特定空间环境、车间环境、生活区环境、城市环境、区域环境、全球环境、星际环境等。 3. 在自然环境中,按其主要的环境组成要素,可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地质环境等。 4. 社会环境常依人类对环境的利用或环境的功能进行下一级分类,分为聚落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等。 5. 环境要素主要包括:水、大气、生物、土壤、岩石、阳光等。 6. 大气圈由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等五层组成。 7. 在大气圈的五个层次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对流层,其次是平流层。 8. 大气按其数量和变化规律可分为三类:恒定的主要气体组分、可变的少量气体组分、易变的痕量气体组分。 9. 地球环境主要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土壤)圈、生物圈等四大圈构成。 10. 环境科学主要是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关科学理论、技术和方法来研究环境问题,形成与有关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许多分支学科。 11. 环境保护的第一个里程碑是斯德哥尔摩会议。 12. 环境保护的第二个里程碑是里约热内卢会议。 13. 为了纪年斯德哥尔摩会议的召开,当年联合国大会作出决定,将 6 月 5 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14. 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生态破坏问题、环境污染问题。 15. 全球性的生态环境破坏主要包括:森林减少、土地退化、水土流失、沙漠化、物种消失等。 16. 环境污染作为全球性的重要环境问题,主要指的是温室气体过量排放造成的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广泛的大气污染和酸沉降、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危害及越境迁移、海洋污染等。 17. 造成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氯氟烷烃化合物、溴氟烷烃化合物、氧化亚氮、四氯化碳、甲烷等能与臭氧其化学反应,以致消耗臭氧层中臭氧的含量。 18. 酸雨是指 pH<5.6 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 19. 世界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限制阶段、“三废”治理阶段、综合防治阶段、规划管理阶段等四个发展阶段。 20. 环境保护的内容很多,但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食物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自然保护和自然保护区、淡水资源的保护、土地资源的保护、森林资源的保护、矿产资源的保护。 21. 通常情况下一个水体就是一个完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