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环境库兹涅茨理论简介 1955 年,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提出了著名的“倒U 型假说”,即库兹涅茨曲线。在 1991 年,美国环境学家Grossman 和 Krueger首次将库兹涅茨曲线引入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关系的研究, 它假定一个国家的污染水平会先随着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污染水平会随着国民收入的上升而下降。Grossman 和 Krueger 通过研究发现 SO2 排放量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符合库兹涅茨假说:如果用纵轴表示污染水平(污染物排放量等),横轴表示经济增长(GDP、GNP 或人均 GDP、人均 GNP 等),可得到污染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散点曲线呈“倒 U 型”,即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以下简称EKC)。 自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设提出以来,国内外学者不断对其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国外关于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研究比较早,主要研究文献有: 1992 年Bandyopadhyay 和 Shafik 运用 EKC 对不同国家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关系进行了对比研究。Lucas(1996)验证了 BO2、NO2等与经济发展也符合 EKC 假说。 Panayoutou (1997)运用了 30 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1982-1994 年间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政策和制度不仅能够显著减少由二氧 化 硫 引起 的环境退 化 ,而且 能够减轻 经济增长所 付 出的环境代 价 。Dasguptaetal(2002)发现,严 格 的环境规 制能使 经济增长的每 个时期 污染排放水平都 低 于没 有规 制时的排放水平,使 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变 得比较平坦 。 除 此 之外,许 多 发达国家和新 兴 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实证研究也证实了EKC 假说,只 是 不同国家、不同污染物的“倒 U”顶 点出现的时机 不同。 国内对我 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关系的研究起 步 较晚 ,主要研究文献有:范 金 (2002)采 用中国81 个大 中城 市 1995-1997年度 SO2、氮 氧 化 物、总 悬 浮颗 粒 浓 度等的面 板 数据对 EKC 进行研究,发现除 了氮 氧 化 物浓 度之外,其余 污染物与国民收入水平存 在“倒 U”关系;包 群 、彭 水军 (2006)采 用中国30 个省 市1996— 2000 的环境指 标 数据,建 立 面 板 数据模 型,研究发现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存 在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倒 U 型”特 征 。张 红 凤 等(2009)通过实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