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窑炉马蹄焰池窑简介 1.结构尺寸 (1)熔化面积。 窑炉的熔化率主要取决于熔化温度,因为中碱和无碱玻璃球窑的熔制温度比较高,如果进一步提高熔化温度来提高熔化率,会加速对耐火材料的侵蚀,降低球质和影响炉龄。而采取鼓泡和电助熔技术可以相应提高中下层玻璃温度,促进玻璃的均化,并且提高熔化率。 (2)熔池长宽比。 长宽比越大,玻璃原料从熔化到澄清的行程也大,这有利于玻璃质量的控制和提高,而长宽比又受到小炉结构设计、火焰长度及拐弯要求的限制。采用高热值燃料的球窑池长可达到10m m ,所以可选择较大的长宽比。而采用低热值燃料的球窑应选择较小的长宽比。一般长宽比选用范围为1.4—2.0。 (3)池深。 池深不仅影响到玻璃液流和池底温度,而且影响玻璃液的物理化学均匀性以及窑炉的熔化率。一般池底温度在1200—1360℃之间较为合适。池底温度的提高可使熔化率提高。但池底温度高于 1380℃时,需要提高池底耐火材料的质量及品种,否则则会加速池底的侵蚀并降低炉龄,且会增加玻璃球的结石含量,这对后道拉丝生产是不利的,影响池底温度的决定性因素是玻璃的铁含量和玻璃气氛。当 Fe2O3 含量在0.25—0.3%范围内时,池深800—1200m m 的玻璃球窑,其垂直温降约为15—30℃/100m m 。 (3)工作池。 选择半圆形工作池时,其半径 R 决定于制球机台数与布置方式。一般工作池半径小于等于熔化池池宽,工作池深度浅于熔化池池深 300—400m m 。 (4)投料池。 为了获得稳定的玻璃质量,一般在池壁两侧设置一 对投料池,随换火操作交替由火根投料。投料池中心线与窑炉池壁的距离主要决定于小炉喷火口的温度,温度越高距离可缩小。一般其距离可定在 0.8—1.0m 。 (5)流液洞。 流液洞的功能是降温和均化。采用沉式流液洞比采用直通式流液洞温降大。而均化效果受液洞高度影响较大。如高度越小则均化效果越好。所以设计流液洞宽度一般应大于其高度。在不考虑玻璃回流的情况下,玻璃流经流液洞的平均速度可取 5—20m /h。 (6)胸墙高度。 胸墙高度应根据窑炉容积发热强度来确定,目前容积发热强度设计值一般取 60—200KW/m 3(相当于50—180*103kcal/N.m 3),比早期的数据已有明显下降,这说明提高了胸墙高度,而且采用质量改善的耐火材料和较好的保温效果,使窑炉热损失减少,大容积空间更有利于燃料的完全燃烧和增强其容积辐射强度,有利于提高熔制质量和降低能耗。 2.小炉设计 小炉是球窑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