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 珠 珍珠是海洋或淡水中某些贝类动物因受到外来物质刺激而分泌出的珍珠质圆珠体。 在自然条件下贝类动物生长出的珍珠属于天然珍珠,而人工将某些异物放入贝类动物体,并加以人工养护所生长出的珍珠称为养殖珍珠。 一. 文化赏析 关于珍珠的形成,自古以来就有许多说法,其中大多数包含了神话成分。 东方人说珍珠是晨露掉进到海面上呼吸的贝中形成的;而西方人说珍珠是圣母乳汁的凝结。更多传说则把珍珠与眼泪联系起来,古罗马人说它是爱神维纳斯的眼泪;在童话中它又被说成是美人鱼的眼泪;在西方国家它还象征着亚当和夏娃犯“原罪”后因悔恨而掉下的眼泪;我国古代“鲛人之泪”的传说中,珍珠就是所谓的鲛人之泪。我国明朝《天工开 物》一书中说“凡珍珠必产于蚌腹,月影成胎”,这句话对珍珠成因的看法极富诗意。 珍珠色泽柔美,典雅高贵,不经过任何琢磨既可展示出它的魅力,真可谓天生丽质, 被人们誉为“珠宝皇后”。自古以来就受到东、西方人的喜爱。巴林岛是天然珍珠最重要的产地,考古人员曾在巴林发现了距今 4000年的古珍珠,后来,珍珠被十字军从东方带入欧洲,风靡整个上流社会,统治者甚至立法限制或禁止老百姓享用珍珠。 中国对珍珠的认识和利用也有悠久的历史,据说夏禹所确定的各地贡品中,就包括南海的珍珠。战国时已出现了以贩卖珍珠为业的商人,“买椟还珠”这个故事即与珍珠的贸易有关。汉代时已大量利用广西合浦的珍珠,“合浦珠还”、“割股藏珠”这两个传说生动地描述了当时人们对珍珠的需求量。在南北朝时,中国人就已成功地培育出蚌佛,即将小菩萨、寿星等佛像臵于贝的壳与外套膜之间,经过一段时间,佛像的表面便覆盖了珍珠层,这是最早的养珠技术。 宋代对珍珠的利用更加广泛,如北宋“珍珠舍利宝塔”所使用的珍珠竟多达32000颗。明、清两代的珍珠业更加繁盛,留下了大量的珍珠饰物。 中国人对珍珠的喜爱不仅体现在用珍珠装饰周围的一切,还在汉语中创造了大量用珍赞美事物的成语。如: 用“掌上明珠”比喻受宠爱的儿女或被珍爱的物品; 用“珠联璧合”比喻美好的事物凑在一起。 用“珠圆玉润”比喻歌声婉转优美或文笔流畅明快; 用“珠光宝气”比喻服饰或陈设非常华丽。 二. 珍珠的用途 优质珍珠主要用来制作首饰及服饰,与月光石一起被用做六月的生辰石,象征健康、长寿、富贵。 质量较次的珍珠主要用于保健产品,如药物、营养品、化妆品等。据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珍珠能“安魂魄,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