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甘蓝育种技术进展

甘蓝育种技术进展_第1页
1/8
甘蓝育种技术进展_第2页
2/8
甘蓝育种技术进展_第3页
3/8
甘蓝育种技术进展 1、甘蓝的起源与分布 甘蓝属十字花科,芸薹属的一年生或两年生植物。除芥蓝原产中国外,甘蓝的各个变种都起源于地中海至北海沿岸。早在 4000~4500年前古罗马和古希腊人就有所栽培。甘蓝类蔬菜起源于地中海沿岸,由野生甘蓝演化而来。早在 4000年以前,野生甘蓝的某些类型就在东南欧洲被利用。后逐渐传至欧洲各国栽培,经过长期的人工栽培和选择、演化成上述不同的变种。到公元 9世纪,甘蓝已为欧洲各国广泛种植供食用。16世纪传入北美洲。现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欧洲、北美各国的主要蔬菜。现在为世界性载培的蔬菜,欧、美洲国家为主要蔬菜。中国各地均有栽培,是东北、西北、华北等较冷凉地区春、夏、秋的主要蔬菜,华南等地冬、春也大面积栽培。多数地区选用适宜的品种实行排开播种,分期收获,在蔬菜周年供应中占重要地位。 2、甘蓝的形态学特性 二年生草本,高 30~90厘米,全体具白粉。基生叶广大,肉质而厚,倒卵形或长圆形,长 15~40厘米。如牡丹花瓣样,层层重叠,至中央密集成球形,内部的叶白色,包于外部的叶常呈淡绿色;茎生叶倒卵圆形,较小,无柄。花轴从包围的基生叶中抽出,总状花序,花淡黄色;萼片 4,狭而直立,星袋形;花瓣4;4强雄蕊;罐蕊 1。长角果呈圆锥形。花期 5~6月。 3、甘蓝的品种分类 甘蓝的野生种原为不结球植物,经过自然与人工的选择逐级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品种和变种。有观赏和食用兼用羽衣甘蓝(var.acephala DC.);有供食用叶球的结球甘蓝(var.capitata L.); 有供观赏和食用兼用的赤球甘蓝(var.rubra DC)、皱叶甘蓝(var.bullata DC.)、抱子甘蓝(var.gemmifera Zenk.);有供食用肥大肉质茎的球茎甘蓝(var.caulorapa DC.);有供食用肥大花球的花椰菜(var.boteytis DC.)和青花菜(var.italica P.); 还有以食用菜苔为主的芥蓝(Brassica alboglabra Bailey)。 3.1羽衣甘蓝 羽衣甘蓝又名洋芥兰、叶牡丹。植株高大,根系发达。茎短缩,密生叶片。叶片肥厚,倒卵形,被有蜡羽衣甘蓝粉,深度波状皱褶,呈鸟羽状,美观。花序总状,虫媒花,果实为角果,扁圆形,种子圆球形,褐色。喜冷凉气候,极耐寒,可忍受多次短暂的霜冻,耐热性也很强,生长势强,栽培容易,喜阳光,耐盐碱,喜肥沃土壤。生长适温为20℃~25℃,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18℃~25℃。其叶色多样,有淡红、紫红、白、黄等,是盆栽观叶的佳品。羽衣甘蓝植株高大,根系发达,主要分布在 ...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甘蓝育种技术进展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