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生物制品概述 第一节 生物制品的概念与应用 一、生物制品的概念:生物制品是以微生物、细胞、动物或人源组织和体液等为原料,应用传统技术或现代生物技术(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制成,用于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2010 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二、生物制品的应用: 1、免疫预防:实践证明,应用菌苗、疫苗及类毒素等预防用生物制品施行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降低易感性,对于预防某些传染病的效果是很显著的。典型例子是种痘预防天花。天花曾对人类的威肋极大,墨西哥历史上的一次大流行曾导致 300 多万人病死。而种痘的推广普及保护了无数人免于患天花或病死。在 1870~1871 年的普法战争中,法国军队由于未施行种痘,60 万人的军队中天花病高达 125000 人,病死 23470 人,而普鲁士军队由于施行过 2次种痘,又采取其它防疫措施,总共只有 459 人病死于天花。 当 18 世纪天花在英国流行时,曾猖獗一时。牛痘是牛的一种天然轻性传染病,发病时除体温上升、食欲减低外,在牛的乳房及奶脐间发生水疱和脓疱,挤奶时可经伤痕而传染至人的手指部位。奇怪的是凡患过牛痘的人就不会再患天花了,这是 英国伦敦西部的农民在生产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到 18 世纪末,英国青年医生Edw ard Jenner 于 1796 年 5 月14 日进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研究观察,他从一位患牛痘的挤奶女工手上出现的痘疮中取出痘浆,接种于一名 8岁儿童的胳膊上,两个月后再接种人的天花脓疮浆,结果未见发生天花。接种牛痘苗预防天花的方法很快普及全世界, Jenner 的创造性发明,为人类预防和消灭天花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普遍推行种痘,20 世纪 60 年代初就消灭了天花。世界卫生组织于 1967 年在世界各国推行普种牛痘,在 1977 年索马里发生了最后一例天花,在人间无传染源存在的基础上于 1979 年宣布全球消灭了天花。 19 世纪德国人 Robert Koch(1876)首先发明细菌分离培养法,从此陆续发现各种致病菌。1877 年法国人 Lou is Pasteu r 首先发现用降低了有致病力的鸡霍乱菌、炭疽菌注射动物之后,这些动物能抵抗相应强毒菌的感染攻击。接着用狂犬病固定毒预防狂犬病也获得成功。从此,人工减毒疫苗的研究不断发展,迄今不衰。但是有些微生物的毒力不易减弱,或毒力减弱后就失去了免疫原性,或减弱后有"故态复萌"返祖的危险,因此不得不另想办法。1886 年Salmon Sm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