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疗法 超声波是指频率在2000hz 以上,不能引起正常人听觉反应的机械振动波。将超声波作用于人体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称为超声波疗法。频率500~ 2500 千赫的超声波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现在理疗中常用的频率一般为800~ 1000 千赫。近年来超声波疗法的使用范围日益广泛,已远远超过理疗科原来的一般疗法,如超声治癌、泌尿系碎石及口腔医学的应用等,因此超声波疗法的概念应有广义的(包括各种特殊超声疗法)及狭义的(指理疗科常用的无损伤剂量疗法)两种。同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超声波不仅用于治疗,还已广泛用于诊断、基础及实验医学、因此已有“超声医学”之称。 二、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及超声的发生 超声波与声波的本质相同,都是物体的机械振动在弹性介质中传播所形成的机械振动波。 (一)超声波的传播 1.因声波是物质传播能的一种形式,所以其传播必须依赖介质,而在真空中则不能传播,此与光波、电磁波不同。 2.超声波向周围介质传播时,产生一种疏密的波形。这种连续的压缩层和稀疏层交替形成的弹性波和声源振荡的方向一致,是一种弹性纵波。由于超声波具有非常短的波长,可以聚集成狭小的发射线束而呈束状直线播散,故传播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图 7.3 不同频率声波的传播形式 3.传播速度 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特性有关,而与声波的频率无关。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米 /秒,在液体中为1500 米 /秒,在固体中为5000 米 /秒,人类软组织与在液体中相似,平均约为1540 米/秒,人类骨组织约为3380 米 /秒。 声波的传播速度都随介质温度的上升而加快,气温增高1℃, 声速增加0.6 米 /秒。 4.超声的吸收与穿透 超声在介质中传播时,强度随其传播距离而减弱,这说明超声能量被吸收,超声的吸收与介质的密度、粘滞性、导热性及超声的频率等有关。超声在气体中被吸收最大,液体中被吸收较小,固体中吸收最小,在空气中的吸收系数比在水中约大一千倍。且介质的吸收系数又与超声波频率的平方成正比,因而高频超声在空气中衰减异常剧烈,所以在治疗中声头下虽是极小的空气光泡,也应避免。 在实际工作中常用半吸收层来表明一种介质对超声波的吸收能力。半吸收层是指超声波在某种介质中衰减至原来能量的一半时的厚度。半吸收层厚度大,表示吸收能力弱,不同组织对同一频率的超声波其半吸收层值不同,如频率300 千赫的超声波,肌肉半吸收层值为3.6 厘米,脂肪为6.8 厘米,肌肉加脂肪为4.9 厘米。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