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初中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语段及古诗词练习及答案大全

初中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语段及古诗词练习及答案大全_第1页
1/5
初中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语段及古诗词练习及答案大全_第2页
2/5
初中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语段及古诗词练习及答案大全_第3页
3/5
初中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语段及古诗词练习及答案大全一、《〈论语〉十二章》(一).理解填空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2、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3、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4、在中学生夏令营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5、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6、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8、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新课标第一网9、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10、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并阐述为(二).阅读语段,回答问题(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对文中两个“其”、两个“之”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也相同。B. 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也不同。C. 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不同。D. 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相同。2.对文中四个带“”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三人”指三个人 B.“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C.“择”是选择之意。D.“从”是跟从,意译为学习。四.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 解释文中加粗的词。①____________中:②不:③ 引:④顾:2. 给文中划线句添上省略的部分。()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元方不再理会“友人”的原因是因为“友人”“”又“”。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B. 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C. 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D. “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5. 下列句中加粗词与“尊...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初中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语段及古诗词练习及答案大全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