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床病人的肺部护理在日常临床护理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长期卧床的病人,如果护理不当,往往会引起并发症,肺部感染是其并发症之一,因此,加强卧床病人肺部护理至关重要。1 肺部感染的可能原因1.1 肺部感染与年龄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加,肺部感染率逐渐增加,大于60岁的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率较高,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并发肺部感染的几率也明显增加。1.2 长期卧床病人,咳嗽排痰能力差,使痰液坠入肺底,肺底痰液更不易咳出,恶性循环,增加了肺部感染的概率。1.3 感染与基础疾病的关系研究表明: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心脏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免疫系统疾病等基础疾病患者肺部感染率明显高于无基础疾病的患者。1.4 为保持呼吸道通畅,采取创伤性治疗手段,包括气管切开、吸痰等易损伤呼吸道黏膜,导致呼吸道本身屏障能力下降,护理过程中的吸痰不当,造成气道粘膜的损伤,违背无菌原则,造成医源性感染。1.5 感染与意识障碍的关系:意识障碍患者肺部感染率明显高于意识清醒患者,意识障碍患者,舌肌松弛,引起舌后坠,同时咽喉肌有不同程度的麻痹,保护性的咳嗽发射和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容易使鼻咽部的分泌物被误吸人肺内。同时,意识障碍的患者自身免疫力较神志清醒患者明显减低,患者处于持续应激状态,处于高代谢负氮平衡状态,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治疗上预防性的使用抗生素造成体内菌群失调,易发生真菌感染、双重感染。1.6 重大疾病如重型颅脑外伤持续昏迷的病人分泌物增加,而缺少咳嗽及自主体位引流,加之使用甘露醇使痰液黏稠,不易排出,使氧交换障碍,加重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又加重了呼吸功能紊乱,两者形成恶性循环。目前,已证实肠源性感染可导致肺部炎症反应 ,肺部菌群易位,这种改变在伤后3 h即开始。2 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护理2.1呼吸道管理2.1.1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分泌物坠积而发生肺不张、肺炎,痰液处理至关重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有意识障碍,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常规监测血氧饱和度,若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90%,尽早做气管切开,及时清除口、鼻、咽腔内分泌物,避免误吸。2.1.2 气管导管的护理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固定要牢靠,避免导管上、下滑动,损伤气管黏膜。导管套囊适当充气,压力不要过高,压力过高可影响气管黏膜的血液供应。气管切开口周围纱布更换3次/d,如有污染随时更换,保持清洁干燥,经常检查创口及周围皮肤有无感染、湿疹,使用金属导管者每4 h清洁内套管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