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算乘法》评课稿今天,我听了王老师上的《口算乘法》这一课后,有以下的想法:1、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王老师的课是这样导入的"你们玩了那些项目同学们,愉快的寒假过去了,同学们都作了那些好玩的事情呢?我们的邮递员叔叔也没有休息,他们在为每一户人家传递着亲人的祝福,可是呀,邮递员王叔叔可遇到了困难,他有几封信加了密码,只有解开了密码,才能看大地址,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继而出示了主题图后要求学生看主题图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这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对学生提出了要求,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看图后能正确列式。在探究口算算理时深入浅出,使学生很容易地掌握了口算方法。2、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王老师给学生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这节课始终把数学同生活紧密在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切实在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体现了新课改精神,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生活中的数学与以往的口算教学单纯以口算为主,枯燥乏味的口算有着极大的区别。周老师的口算教学具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具人性化,是一节实实在在的课。3、口算练习的呈现方式多样,并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年月日》评课稿我认为王老师的这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1、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本节课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储备.在引入环节中精心编排了有关有意义的日子引入课题,并直接把学生带入了将要学习的内容之中.2、注重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由于年月日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王老师给学生创造了大量的时间和空间,去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其中王老师组织大家通过观察年历表知道大小月的知识点,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掌握了这一知识。在整节课中,王老师始终围绕教学重点,让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新知,让学生记住各月、平年、闰年,掌握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我认为这节课值得商议的地方:1、教师对于学生课上的表现应及时给予指点、评价要做到及时准确,要有指向性,老师在这方面做的还有些欠缺.2、学生记左拳记忆法时,能否将二月三月大改说成二月特殊,这样的说法更加科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稿本节课是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虽然概念比较多,王老师在课堂上做到了“三活”——“在活动中学”,“灵活地学”,“实践活学”总之“活”贯穿于整个课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王老师这节的“面积和面积单位”就很好地体现这一理念,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做数学”,从而形成概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建立和理解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概念。课刚开始,教师让学生击掌,然后通过比较手掌面的大、手掌和数学书的面、数学书和桌子的表面、桌子的面和黑板的面的大小,体会和发现物体的面有大有小,在获得多种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面积的概念,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在教学封闭图形的面积时,还让学生比较,什么才是封闭图形的面积,什么图形才有面积。让学生更深刻了解面积的概念。二、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时间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出示两个个面积不一样的长方形,问:“有什么办法可以比较出这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让学生先小组讨论,再利用学具动手探究,在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两个长方形摆的图形形状不一样,比较不出面积的大小,摆的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