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推进专科专病建设安康市中医医院2014年2月18日安康市中医医院是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是陕西中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占地面积22821平方米,医用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开放床位1100张,资产总值近4亿元。设置临床医技科室41个,有在职职工1180人,其中高级职称129人,中级职称220人。有64排螺旋CT、1.5T磁共振、数字乳腺机、DR、全自动生化免疫流水线、肾透析机、眼科超乳、准分子激光、各类腔镜等基础设备、抢救设备及大型设备,总值1.5亿元。医院先后荣获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单位、省级示范中医医院、省先进中医院、省白求恩奖先进单位、省市“创佳评差”最佳单位、省文明窗口示范单位、省委表彰的先进基层党组织、陕西省院务公开五星级单位等多项荣誉。纵观几年来医院的改革发展,加强中医专科专病建设,是继承、发扬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增强医院综合服务能力的有效措施。几年来,我院将打造优势专科专病作为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制定了专科专病建设发展中长期规划,对优势专科专病实行投资优先、岗位设置优先、人才引进优先、职称聘任优先、进修学习优先扶持的政策,一批重点学科和专科专病脱颖而出,发挥了示范引领和技术辐射作用,有力的带动了其1他学科的发展,提升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下面是我院在专科专病建设方面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科学规划,创造专科专病建设的良好环境按照“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药,人有专长”的发展战略,我院以完善构架、整合资源、彰显特色、做强优势为导向,确定了“重点发展,扶持特色,优化调整,分布建设”的思路,把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使用作为专科专病建设的关键,把特色技术作为专科专病建设的基石。本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择优汰劣、公平竞争的办法推进专科专病建设。二、以人为本,构筑专病专科人才建设平台加强专科专病建设有赖于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技术精、学术造诣深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学术团队。在专科专病人才培养方面,医院坚持用好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规划可持续发展人才的人才培养原则,一是制定了《“十二五”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重点学科带头人选拔及管理规定的通知》、《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及启明星人才选拔与激励办法》等一系列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政策和机制,以此推动专科专病的建设步伐。二是加强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在院内师承的基础上,鼓励中医骨干向全国知名中医专家拜师结对子;同时探索省内院际间的师承合作,聘请省内10名名老中医为我院师承工作指导老师,加强中医临床学科带头人及领军人物的培养和选拔。三是坚持“厚基础、宽知识、强能力”的培养方针,2每年召开大学生座谈会,着重对年轻中医人员的职业规划,进行专科、专病定向培养。四是建立中医药人才继续教育平台,与陕西中医学院联合举办在职研究生学习班,加快专科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培养。通过制度上倾斜、经费上扶持、工作上支持,把一批热爱医院、热爱中医,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具有较好基础条件的中青年技术骨干选拔出来,进行重点培养,激发了专科人才的活力和创造力,提高业务能力,形成了合理的专科人才梯队。五年来,先后引进及培养中医研究生70余人,医院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研修人才1名,全国师承带教指导老师1名,陕西省师承带教老师2名,省级名中医2人,市级名中医6人,全市首批有突出贡献专家3人;陕西中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及硕士生导师共40余名。三、政策扶持,构建专科专病建设的保障机制(一)积极扶持重点专科建设我们制定了《重点专科建设发展规划》、《中医优势专科专病建设暂行规定》,实施“三步走”的专科助推计划,分批、分层次培育中医优势学科。第一步是做好首批发展的重点学科建设,加大对省级以上重点专科的技术、科研、经费等扶持力度,进一步做精做大做强,形成特色优势凸显、区域有重要影响力的品牌科室,并申报成为国家级重点专科;第二步是3助推优势显著的重点专科,对中医特色鲜明,拥有学科领军人物和梯队合理的团队,在同行间技术优势显著,病人群体范围广的科室,列为优先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