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一一蛋白质》教学设计河北赞皇中学张薇―、设计理念2017 年新课标提出生物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探究、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课堂教学是发展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本节课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理论基础,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观看“蛋白质在人体中的作用”的视频,让学生认识到蛋白质功能的重要性以此来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生命观念,并提高社会责任感。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观察脱水缩合的动画过程,总结相关要点,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通过不同环节中小组活动、模型建构、展示交流等过程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之一——模型建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二、教材分析《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一一蛋白质》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课程标准是课堂教学的最主要依据,课标对本节的内容表述为:阐明蛋白质通常由 20种氨基酸分子组成,它的功能取决于氨基酸序列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细胞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完成。本节较全面的介绍了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分子结构和多种功能,对理解细胞的结构基础有着重要作用,为后面学习载体蛋白、酶等知识做了铺垫、也为学习必修 2 基因的表达部分奠定基础。三、学情分析高一年级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蛋白质功能,为本节课的引入奠定了基础,但是缺乏一定的生物及化学知识,尤其有机化学知识欠缺,而且细胞的分子组成又是微观的内容,比较抽象,因此认识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及脱水缩合过程较为困难。2但是高一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思维能力,有渴望健康生活的意识,故本节课在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氨基酸结构通式模型的构建,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对微观事物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不断增强学生健康生活的意识。四、重难点分析1. 教学重点(1)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及结构通式。(2)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3)蛋白质的功能。2. 教学难点(1)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及结构通式。(2)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五、教学目标1. 科学思维:通过多个氨基酸结构的观察,概括归纳、建构氨基酸结构通式模型、批判性思维等方法,掌握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并能初步形成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突破教学难点 1)2. 生命观念:通过观察脱水缩合形成肽链的过程和建立肽链模型及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的探究,进一步形成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突破教学难点 2)3. 科学探究:通过构建蛋白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