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常见的古纸种类与制法传统的古纸,其分类较为繁杂,造纸原料的不同可分麻纸、棉纸、皮纸、竹纸等(按年代的不同可命名为宋纸、元纸、明纸、清纸等,或更具体地称之为嘉靖纸、乾隆纸等(按纸的形态的不同可称之为硬黄、罗纹、棉纸、蚕茧纸、玉版宣等(以产地的不同可称之为宣纸、开化纸、麻沙纸、高丽纸等(以用途的不同可命名如写经纸、藏经纸、对联纸等)下面介绍按造纸原料分类的几种纸。1、麻纸我国古代造纸用麻,主要有苎麻和大麻"苎麻是我国的特产,外国称之为中国草"大麻也是我国古老的麻种之一,俗称“火麻”,外国称之为“汉麻”。麻纸就是以麻类纤维制的纸张,常见的麻纸品种如下:(1)白麻纸与黄麻纸白麻纸正面洁白、光滑,背面稍粗糙,有草秆、纸屑黏附"其质地坚韧、耐久,只要不受潮,便不会变质"黄麻纸呈淡黄色,一般比白麻纸略厚,性能与白麻纸相似,只是看起来更粗糙一些,论是白麻纸还是黄麻纸,纸纹也叫帘子纹都比较宽,约有二指左右,有的纸纹不明显"麻纸韧性好,有些流传至今的宋、元印本,虽历经千年,犹完整如新。2、麻沙纸产于福建建阳麻沙镇,其颜色稍黄,纸纹不明显,厚薄、韧性也与麻纸相仿。3、宣纸唐代的安徽宣州府,出产一种质地优良的纸,地方官每年把它作为贡品献给朝廷。人们把这种纸按其产地命名为“宣纸”。宣纸的主要原料是青檀的树皮,青檀树与桑树相似,是我国皖南一带的特。明代以前的宣纸采用的青檀皮,经石灰处理、日光漂白及打浆、抄造而成。自清代起改用檀皮和稻草的混合浆料,其用料有全皮、半皮、七皮三草之不同。由于宣纸选择原料严格,胶汁使用得法,制造技术娴熟、高超,所以制成的成品质地柔韧、洁白平滑、细腻匀整,色泽经久不变,且不易蛀蚀,便于长期保存。我国唐宋以来的书画作品多采用宣纸,有“纸寿千年”的美称。纸属皮棉纸类,常见的有罗纹纸、棉连纸等。4、棉纸南方称之为皮纸,系以楮树皮等为原料做成的高强度纸。质地细柔,纤维较多,极有韧性。纸的纵面顺撕,它的断裂处有参差不齐的短纤维,因而叫棉纸。5、竹纸竹纸因为颜色略呈黄色,故又称"黄纸”,其品种繁多,主要有:1.毛边纸亦称南毛边,颜色米黄,多产于福建,纸的正面光滑,背面粗涩,韧性较差《常昭合志稿》卷三十二中说(天下购善本书者,必望走隐湖毛氏、指明代藏书家毛晋所用纸,岁从江西特造之,厚者曰:毛边,薄者曰:毛太,至今犹沿其名不绝.这大概是毛边纸名称之由来。古书修补中一般用来裱书皮,做衬纸或护叶,也可以染做磁青古色书。2.毛太纸亦称南毛太纸,福建、浙江、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