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地点授课科目授课教师学校送教上门授课表《一去二三里》授课对象:备课家长签字: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 12 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笔画“横”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带着想象的画面初步有感情地朗读。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教学难点: 辨别“八” “入” 教具准备: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数字卡片。教学课时: 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展示成果:1.出示生字:一 去 二 三 里 四 五 六 ①去掉拼音读 2 遍②识字方法:比一比:八---入 加一加:云+1=去 2、读词语: 三天 四只鸡 六只鹅 八条鱼 九朵花 四---十 一+1=十 七 八 九 十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1.看图说话。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说了些什么?2.出示课题:有一首诗歌,说的就是这幅图。出示课题“一去二三里” 。 老师介绍:这是一首古诗,写的是两个小朋友出外郊游,一走就是两三里路。看 见沿途炊烟袅袅,有几户人家。再往前走,看见了几座亭子,路边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这里真美呀。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三、图文结合,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 。2. 图文结合, 引导学生进一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 并在图上找出 “烟 村” “亭台” “花” 。 老师指着行走的孩子学生读“一去二三里” 老师指着炊烟袅袅的房屋学生读 “烟村四五家 ” 老师指着亭子学生读 “亭台六七座” 老师指着路边的花学生读“八九十枝花” 老师指着整幅画学生读整首诗。3.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两遍) 。4.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五、小结第二课时导入背诵古诗三、朗读感悟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相 机指导“一”的变调)2.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律,了解诗意。(1)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2)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 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 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3)请小朋友看图,读读诗句;再看看图。(4)师生合作,学生读诗句,老师指图。 能用手势表示“一去二三里”意思吗?点明: “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 还有什么问题?(5)师生齐读。四、诵读全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