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经济的发展历程台湾经济的发展历程 大纲 一、光复后的台湾经济与经济恢复 1.金融政策 2.土地改革运动 3.进口替代战略 二、台湾经济的起飞 三、台湾的产业结构调整 1.政策层面 2.机构设置层面 四、台湾经济的转型升级 1.高科技代工比例不断提高,与欧美建立起紧密的经济联系 2.产业布局以资讯和半导体硬件加工制造为主 3.高科技产业逐步走向成熟期,海外分工生产的势头将不断加强 知识点汇总 概念 C01:高利率政策 CO2:财政紧缩政策 CO3:内向型与外向型发展模式 C04:资本密集与技术密集型产业 原理和观点 K01:光复后的台湾经济陷入停滞状态,为了恢复台湾经济,台湾当局从金融政策改革、土地改革运动和进口替代战略三个方面采取了措施 K02:自 20 世纪 60 年代起,台湾经济从进口替代为主的内向型发展模式开始转向以出口导向为主的外向型发展模式 K03:自 20 世纪70 年代后期起,台湾当局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将发展的重点从资本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 K04:台湾是转型较为成功的经济体之一,高科技产业快速发展,提高了台湾经济的国际化程度。但其弱点在于自身研发力量薄弱、缺乏自有的国际级品牌和高科技人才,若不能尽快改变现状,则很快会达到发展极限 正文 一、光复后的台湾经济与经济恢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为了对日作战,对台湾进行了大规模的轰炸。战争导致台湾工业生产设施、农田水利设施、城市建筑等几成一片瓦砾,经济陷入停滞状态,生活物资十分匮乏,甚至连粮油等食品也不能正常供应,商家囤积居奇。因此,光复后的台湾很快就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困境,对于南京国民政府来说,如何尽快平抑通货膨胀、恢复和发展经济便成为相当紧迫的问题。 为迅速恢复和发展台湾经济,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金融政策 (1)货币体制改革 u 建立独立的货币体系 1945 年 12 月 17 日,国民政府财政部公布了《财政部派员监理台湾银行发行新台币办法》,规定由台湾银行发行新台币,作为台湾地区通行的法币(法定货币)。在当时内地法币极度贬值的情况下,阻止了法币进入台湾,使金融体制与岛内经济的恢复发展统一起来,对台湾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u 制定币制改革 到了 1949 年,为遏制通货膨胀的发展势头,台湾当局出台“币制改革方案”,规定了新旧台币的兑换率为旧台币四万元折合新台币一元,新台币与美元挂钩,兑换率为新台币五元折合美金一元;最高发行额为 2 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