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吨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吨的认识》【教材分析】这个单元这节课以前的教学内容都是关于测量方面的,比如毫米、厘米、分米、千米,学会了长度单位之间有换算关系。教材这样安排能够可以较顺畅地从长度测量转到重量的测量模块,前后知识的联系与不同可以避免学生混淆一些看起来相似的概念,比如千米和千克。另外,教材中的例题非常直观,例题利用学生的体重地叠加来引导学生认识本节课的内容--吨,无疑是最能让学生接受理解的方式。教材里面的拓展课后作业设计得很巧妙,一方面对这节课“吨”的认识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养成生活实际中节约水的良好习惯,完善改善学生的价值观,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建立更为丰富的知识体系结构。本课属于“测量”的领域范围,在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基本思维训练,合作并探究各个质量单位的换算关系。【学情分析】学生在先前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关于长度测量方面的知识,也学会了关于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可是让学生立马从长度区域转移到重量区域,这是很困难的。学生的思维发展方式还处在依赖于客观具体的事物和直观的经历经验上面,所以这节课要引导学生从前几节课的长度测量转移到重量测量内容,从生活中的遇到见到的实际经验出发来引导学生认识吨并且正确掌握吨与千克以及其他质量单位的换算关系。【教学目标】1、了解质量单位“吨”并且正确理解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经历树立吨的观念的过程,通过合作与交流学会吨与其他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渗透转换的数学思想,促进学生思维发展。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吨并且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难点:建立吨的概念,并训练一定的估算能力。【教学准备】人体电子秤,《吨的认识》课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提问:同学们,你们都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那你们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吗?预设:25 千克。提问:今天老师拿来了一个电子秤,有没有同学想要称一称自己最近有没有变胖或者变瘦呀?请三到四位同学上讲台前来称体重。提问:那我们知道了“千克”是表示重量的一个单位,同学们想一想,还有哪些单位是来表示重量的?预设:克。【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课堂前奏利用电子秤称体重来激发起学生对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