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切屑的形成过程 第一节 三个变形区与切屑的形成的力学模型 教学目的 了解切削的机理 教学要点 三个变形区 教学方法 讲解 教具 教学过程 切屑的形成过程 三个变形区 切屑形成的理学模型 版书 第三章 切屑的形成过程 第一节 三个变形区与切屑的形成的力学模型 一、切屑的形成过程 以直角自由切削为例 弹性变形 塑性变形 剂裂 切屑 二、三个变形区 1、第一变形区 切削层内的剪切滑移塑性变形区 厚度0.02~0.2mm v↑→厚度↓ 常用剪切面来简化 2、第二变形区 切屑底层受到前刀面挤压摩擦的塑性变形区 3、第三变形区 已加工表面受到后刀面挤压摩擦的塑性变形区 切屑的形成与第一二变形区相关 已加工表面的形成与第三变形区相关 三、切屑形成的力学模型 1、作用在切屑上的力 前刀面上的法向力Fn 摩擦力Ff 剪切面上的正压力Fns 剪切力Fs 合力Fr 为切屑形成力 2、几个角度 剪切角υ:剪切面与v 的夹角 摩擦角β :Fr 与Fn 的夹角 作用角w:w=β -γ o 3、计算公式 Fs=As·τ =τ ·AD/sin(υ) Fr=Fs/cos(υ+β -γ o) Fc=Fr·cos(β -γ o) ∥v Fp=Fr·cos(β -γ o) ⊥v 忽略后刀面上的力 tan(β -γ o)=Fp/Fc 测出Fp、Fc 得µ= tan(β ) 前 刀 面 上 的 平 均 摩 擦 系 数 作 业 第二节 剪切角的计算 教学目的 了解剪切角的计算公式 教学要点 公式的推导 教学方法 讲解 教具 教学过程 麦钱特公式 李和谢弗公式 误差产生的原因 版书 第二节 剪切角的计算 一、麦钱特公式 合力最小原则 Fr=τ ·AD/sin(υ )cos(υ +β -γ o) 令 d(Fr)/dυ =0 得 υ =π /4-β /2+γ o/2 二、李和谢弗公式(切削第一定律) 主应力与最大切应力夹角45° Fr 与Fs 夹角 υ +β -γ o=π /4 (实际 40~55°) υ =π /4-β +γ o β ↓、γ o↑→υ ↑→变形↓ 定性一致,定量有出入 三、产生误差的原因 1、切削刃为非理想直线 2、剪切面有厚度 3、金属杂质与缺陷 4、平均摩擦系数与实际情况不符 作业 第三节 前刀面上的摩擦和影响因素 教学目的 了解前刀面摩擦条件、特点、影响因素 教学要点 条件、特点、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 讲解 教具 教学过程 前刀面上的摩擦 影响因素 版书 第三节 前刀面上的摩擦和影响因素 一、前刀面上的摩擦 条件 压力大2~3GPa 高温 切屑与前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