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与正义 导言、为什么要讨论正义问题:转型时期的中国 当 代中国社会是城市和农村二元社会,农村社会与城市社会不仅存在差别,而且在某些方面是对立的。沿海和内地又构成另一个二元社会,它们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 别。无论沿海还是内地,各地情况都有很大差别,地区之间发展不仅是不平衡,而且是多种多样的。中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社会变迁比较剧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学者对中国社会的阶层状况进行一项大规模研究,于2002年出版研究成果。该项研究以职业分类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把中 国的社会成员分为十个阶层。这十个阶层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个体人员、商业服务业员工、 产业个人、农业劳动者、无业失业半失业者。又根据分层状况把社会成员分为五个社会等级:社会上层(包括高层领导干部、大企业经理人员、高级专业人员、大企 业主)、中上层(包括中底层领导干部、大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中小企业经理人员、中等专业技术人员、中等企业主)、中中层(包括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小企业 主、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中高级技工、农业经营大户)、中下层(包括个体劳动者、一般商业服务人员、工人、农民)、底层(包括生活处于贫困状态病缺乏就 业保障的工人、农民和无业、失业、半失业者)。[1] 就 全国范围内来看,社会结构基本上是金字塔形状,只有少数城市中的中层人数较多。上层和中上层人员掌握着较多的社会资源,成为强势群体,具有巨大的影响立 法、司法的能力。贫富分化日趋严重,极少数富裕的人口与最大多数的人民在经济和生活水平上有越来越大的差距。不仅存在着绝对贫困,而且存在着相对贫困,有 大量的刚刚达到温饱线、正在挣扎在温饱线上下以及没有达到温饱线的人口。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富裕阶层和贫困阶层在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上正在拉大。在某些 方面,官商在相互支持,相互结合,经济力量寻求政治力量的保障,政治力量谋求经济利益。传统的乡土社会正在解体,农民大量流入城市。国家法律与民间传统和 习惯发生一定的冲突。社会道德形态多元化,失范行为非常普遍,社会和传统正在失去对于个人行为的控制力。社会结构中潜藏着不稳定的因素,容易引发社会动 荡。社会成员中存在着深刻的价值观和道德意识的分裂,社会共识日益破碎。 这些社会问题也是法律制度所要处理的正义问题。当代中国法律制度应当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