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航空飞行器基本飞行原理 第一节 飞行环境概述 第二节 流动流体的基本规律 ( 2课时) 飞行环境( 20 min.) 飞行器飞行时所处的环境条件,称为飞行环境。 飞行环境对飞行器的飞行轨迹、 结构、 元件、 材料、 飞行性能以及作战效率等都有十分明显的影响。只有熟悉环境,利用环境,并设法克服或减小飞行环境的不利影响,才能保证飞行器飞行的准确性/可靠性。 椭球体;自转;公转。 垂直方向上特性变化显著 以大气中温度随 高度的分布为主要依据分层: 1. 对流层 空气的对流运动很明显, 全部大气约3/4 质量,几乎全部的水汽, 天气变化最复杂,对飞行影响最重要。 各种天气现象几乎都出现在这一层中,如雷暴、浓雾、低云幕、雨、雪、大气湍流、风切变等。 2. 平流层 气流比较平稳,垂直运动远比对流层弱,能见度较佳 平流层的下部——同温层 3. 中间层 从平流层顶(大约50~ 55km)伸展到80km 高度。 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下降,空气有相当强烈的垂直运动。 在这一层的顶部气温可低至160~ 190K。 4. 热层 从中间层顶伸展到约800km 高度。 空气密度很小,声波也难以传播。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 另一个重要特征是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极光。影响无线电通信。) 5. 散逸层 又称逃逸层、外大气层。 是地球大气的最外层,位于热层之上。 空气极其稀薄;远离地面,受地球的引力作用较小,大气分子不断地向星际空间逃逸。 航天器脱离这一层后便进入太空飞行。 原因: 大气的密度、温度、压强等项参数随着地理位置、离地面的高度和季节等变化。同一架飞机在不同地点或不同时间飞行,所显示的飞行性能是不一样的。 为了适应飞行器设计、试验和分析的需要,由国际权威性机构组织颁布了一种“模式大气”,它依据实测资料,用简化方式近似地表示大气温度、压力和密度等参数的平均值,这就是国际标准大气。 主要内容: (1) 基本假设:大气静止,空气是干燥洁净的理想气体。 (2) 海平面大气物理属性等主要参数: 海平面温度t0=15℃; 海平面绝对温度T0=288.15 K; 海平面空气密度ρ 0=1.225 kg/m3; 海平面空气压力p0=101325 Pa; 海平面音速a0=340.294 m/s; 标准重力加速度g0=9.80665 m/s2; 干燥空气的气体常数R=287.05278 J/(kg·K)。 (3) 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的计算公式。 (4) 大气压力随高度变化的计算公式。 (5) 空气密度随高度变化的计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