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前教育概况 一、美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一)以追求社会福利为价值取向的发展变革时期(2 0 世纪上半叶) 1 9 世界末 2 0 世纪初,在自由竞争思想引领下,美国经济空前繁荣,但随之而来的是社会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矛盾日趋激烈,进步主义运动应运而生,政府因此采取一系列措施抑强扶弱,制定了保护弱势群体的福利政策。在美国人的社会福利观念里,儿童不仅是值得同情的弱势群体,而且是未来的希望,管理好儿童是改良社会的关键。1 9 0 9 年白宫首次召开以儿童和青年为主题的会议,使美国儿童福利进入新时期。政府开始承担起儿童救济和儿童福利的主要责任,并制定出一系列保障儿童权利的法律和福利政策。1 9 1 2 年联邦政府在劳动部成立了联邦儿童局。这是一个开展儿童保健、双亲教育以及母亲教育的强有力的组织。1 9 2 1 年联邦儿童局制定了“母子法”。这一时期联邦政府强调家庭环境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而社会学前教育机构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 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 1 9 3 3 年联邦政府颁布了《联邦紧急急救法》,由联邦出资建立覆盖全国的紧急保育学校以满足处在经济困难中的幼儿的营养身体等方面的需要。直至 1 9 3 8 年已经为 2 0 万贫困儿童提供免费服务工作,不仅包括有营养的食物,配备各年龄阶段相应的课程和经过短期培训的老师。这是美国首次实施保育和教育的项目,该项目在经济危机的结束和二战的到来而结束。 二战期间由于战争对女性的需要,1 9 4 0 年国会通过《兰汉姆法案》,由联邦赠款建立儿童保育中心。它与紧急保育学校的区别在于,紧急保育学校是针对贫困和失业家庭的儿童,提供两岁到入学前的教育,每日提供半天服务。而儿童保育中心,是为所有参加军工生产家庭的孩子提供全天的服务,任何年龄阶段的孩子都能参加。随着二战的结束,联邦则停止了对儿童保育中心的赞助。 虽然 2 0 世纪上半叶美国联邦政府给予学前教育以一定的重视, 但是由于这一时期政府关注的焦点对内主要应付经济危机, 对外在于投入二战,并且当时的儿童发展的主导理论是:儿童的发展取决于先天的成熟, 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意义不明显。 这些原因都导致了联邦政府对学前教育的干预,仅仅是为了满足儿童健康、安全、基本教育之需要,学前教育机构仅仅是社会的福利机构, 人们还未意识到学前教育对人自身的发展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性。 但紧急保育学校和儿童保育中心的建立, 促使人们对学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