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集蓄利用技术 8.1 概述 雨水资源的利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凡是利用雨水的活动都可以称为雨水利用。如兴建水库、塘坝等开发利用地表水的活动,打井开采地下水的活动以及人工增雨等活动。而狭义的雨水利用是指直接利用雨水的活动,如利用一定的集雨面收集雨水用于生活、农业生产和城市环境卫生等。本书所述及的雨水利用是指狭义上的利用。 8.1.1 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替代的生命资源,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经济资源。地球上70%的面积是海洋,因而水资源总量中97.5%是不可能直接利用的海水,淡水资源只占2.5%,而可以直接利用的河流、湖泊和水库的淡水资源,仅为淡水资源总量的0.26%。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排污量大增,又导致水源的污染;森林等植被破坏使得生态失去平衡,也会造成雨量减少,地下水的补充量减少。目前,世界上大约有90 个国家,40%的人口出现缺水危机,因此引起世界许多国家的关注,联合国于1997 年发出淡水资源短缺的警报:“缺水问题将严重制约下世纪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并可能导致国家间的冲突。”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000 亿 m³,居世界第6 位;人均占有量2300m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居世界第109 位,被列位世界13 个贫水国之一。我国660 多个城市中,缺水城市达300 多个,其中严重缺水城市108 个。据统计,全国城市目前日缺水量达1600 万 m³,每年因缺水损失工业产值1200 多亿元。全国农村每年缺水约300 亿 m³,有5000 多万人和2.5 亿头牲畜饮水困难。特别是进入90 年代以来,干旱日益严重,全国每年受旱面积达2000多万hm²,因干旱粮食减产达150 亿 kg 左右。面对水资源的紧缺局面,解决的办法是开源节流,首先要保护现有的水源,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节约水源,如农业上实施节水灌溉技术,工业上治理水污染、利用废水,国家调节供水政策,提高水价等。在开源方面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但工程量大,工期长、耗资大。而充分开发雨水资源则是切实可行的办法。目前我国对天然降雨的利用率只有10%,与国外利用率高的国家相比,可利用的潜力很大。我国降水量在250mm 以上的地区很广,且降雨集中在6~9 月,荒坡山地、路面、场院和屋顶等设施为聚集雨水创造了有力条件,这些地方都可以进行雨水的开发利用。 8.1.2 雨水集蓄利用的发展与展望 (一)国内外发展概况 雨水利用是一项古老的使用技术,远在公元前2000 多年的中东地区,就有收集雨水用于生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