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的有效评价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评价,在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凸显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思想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但是语文课堂上评价主体、评价方法以及评价功能的单一性制约着学生的发展,违背了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理念。多元化评价必然逐渐取代传统的单一性评价,并代表着课堂评价的发展方向。在语文课堂中实施多元评价,就是要赋予语文课堂新的内涵,给孩子一个深情的学习催化剂,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内在潜力。那么,如何在课堂评价中落实人文关怀,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下面笔者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来谈一谈自己在多元评价策略方面的一些体会。一、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让课堂充满和谐评价是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传统的课堂评价,教师几乎成了唯一的评价主体,教师是学生发展及其学习状况的裁判员或者“法官”,教师评价的结果具有绝对的权威性。新课程理念在课堂评价方法上要求打破教师一统天下、主宰课堂、垄断评价的现状,提倡开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相结合的多元性评价,以增进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沟通、了解,更好地促进被评价者的自我反思、自我发展。1.开展自我评价,促进自主发展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组成部分,是个人能力结构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一个人如果能够正确地如实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就能正确地对待和个人与社会、集体及他人的关系,有利于自己克服缺点、发扬优点,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课堂上根据学习目标和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积极开展自我评价,是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而采用的重用手段。一个学生读完《鸟的天堂》中“起初四周围非常清静……”这个片断后,我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你自己觉得读得怎么样?”他腼腆地笑了一下,说:“读得比较流利,只是声音较小。”“能不能再试一次?”他又试读了一遍,我又问:“你觉得这次读得好些了吗?”“比前一次要好,只是感觉速度慢了些,还不能很好地表达出鸟的天堂里热闹、欢乐的情景。”“有没有信心再试一次?”“谢谢老师,我尽我所能!”这次,他读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学会自评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这也是最难以培养的一种能力。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教学中,学生在朗读、讲故事、做小老师和合作学习等过程中,教师要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