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半夏泻心汤医案

半夏泻心汤医案_第1页
1/9
半夏泻心汤医案_第2页
2/9
半夏泻心汤医案_第3页
3/9
1半夏泻心汤医案选【方药】半夏半升(洗)(9 克)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三两(各 9 克)黄连一两(3克)大枣十二枚(擘)(4 枚)【煎服】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二次温服)。【原文】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149)【解说】本证为痰气痞,以脾胃虚弱,气机升降失常为发病基础.胃气不降则生热,脾气不升而生寒,进一步寒热之气错杂于中焦,故此心下痞又属“寒热错痞'类.痰气痞特点:中见心下痞满不舒,上见呕吐或吐涎,下见大便泻利。舌苔白腻,脉多见滑。本方由小柴胡汤去柴胡、生姜,加黄连、干姜而成。以半夏为主药,化痰和胃止呕;以芩、连苦寒清热,干姜辛热散寒;以参、草、枣补益脾胃.辛开苦降,寒温一炉,为脾胃不和,寒热错杂之第一方。后世师其法•凡睥胃虚弱,寒热错杂,升降失调,清浊混淆而致肠胃不和、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者,多用本方加减治疗.【运用】一、呕利痞刘渡舟医案:张某某,男,素嗜酒。1969 年发现呕吐、心下痞闷,大便每日两三次而不成形.经多方治疗,效不显。其脉弦滑,舌苔白,辨为酒湿伤胃,郁而生痰,痰浊为邪,胃气复虚,影响升降之机,则上见呕吐,中见痞满,下见腹泻。治以和胃降逆、去痰消痞为主。拟方:半夏 12 克,干姜 6 克,黄芩 6 克,黄连 6 克,党参 9 克,炙甘草 9 克,大枣 7 枚。服 1 剂,大便泻下白色胶涎甚多,呕吐十去其七。又服 1 剂,则痞利皆减.凡 4 剂痊愈。(《新编伤寒论类方~1984:93)按语:本案辨证时抓住心下痞而确定为泻心汤证;根据恶心呕吐及有嗜酒酿痰的病史而确立为痰气痞,所以服用半夏泻心汤后从大便泻出许多白色痰涎而愈。可见古人所谓半夏泻心汤治疗“痰气痞”这一说法并非虚妄。二、腹胀岳美中医案:徐某某,男,42 岁,1958 年 8 月起食欲不振,疲乏无力,大便日 2〜4 次、呈稀糊状,腹胀多矢气,曾在长春某医院诊断为“慢性肝炎'',治疗 1O 个月出院。此后因病情反复发作,5 年中先后 4 次住院,每次均有明显之肠胃症状.1964 年元月住入本院,8 月 7日会诊.2经治医师报告:病人肝功能正常,谷丙转氨酶略高,在 150~180 单位之间.惟消化道症状明显,8 个月来多次应用表飞...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半夏泻心汤医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