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的管理思想08 月 02 日 07:12罗家德罗圆注重放权、诚意、平衡的中庸之道的管理,它的理想境界是怎样的呢?按《中庸》的说法,乃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亦即:多元并存相生相克、和谐共处、生生不息。所以,我们追求中庸的管理理想,会让管理富于柔性而让组织充满生机,这也正是组织管理的基业长青之道。引子哈佛大学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教授曾对他的学生们说:“中国有一种占据心思的魔力”。大概深入研究过中国问题的人都有类似感受,因为中国人有了不起的智慧。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古代文明,当欧洲人还是森林里边的野蛮民族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在近代的衰落以前,中华帝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政治体。近百年来,在中西文化相互激荡的大潮中,中华文化的优点仍在以或显或隐的方式传承着。让我们把眼光集中在管理方面。只消看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无数成功的商业实践,就知道中国人智慧的伟大。西方一些敏锐的管理学家已经注意到这一点,世纪后半叶最负盛名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就曾指出说“中国的管理很特别,我觉得我看到了些什么,未来的几十年间,中国一定会教给我们很多重要的管理理丿 O在这一系列以“柔性管理”命名的文章中,我们将尝试探讨中国式管理的本质。当然,事实上“柔性管理”不是中国人特有,只不过这类管理方式在中国文化中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罢了。而让管理富于弹性和动态平衡的能力,其理想,则恰是中国文化里一向强调的“中庸之道”。在这种“柔性”里,也正体现着中国文化开放包容特色:中庸之道的柔性管理,将可能容纳西方现代管理的优点并为后工业时代西方管理模式的困境提供化解办法。当前宏观经济进入下行周期,反思和改进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过去几十年间,我们从西方管理学里学到了不少东西,也付出过很多代价,时易风移,或许到了该回头重新审视自身,让本土管理学登场的时候了:希望这些文字能起抛砖引玉的作用。西方现代管理模式遇到的困境西方长期以来盛行的,是层级制的“科学管理”。层级制()又被翻译为科层制或官僚制,在马克斯•韦伯的著作中有详尽的探讨,其特征被总结为以下几点:)组织内有明确分工,对每个成员的权利和责任都有明确规定。)组织内部被划分为自上而下不同等级的职位,下级接受上级指挥。)组织成员的任职资格在于其专业技术,并且工作有着明确的标准化程序。)企业有专职管理人员,他们并非企业的所有者,具备非私人化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