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数据分析案例 1. 实现由“预设性教学”向“生成性教学”的转变 北京中科院附属实验学校英语老师孟欣在中南大学铁道学院大礼堂作了中学英语创新课例示范,孟欣展示了自己利用智能化同步教学平台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参考智能作文批改工具提供的作文修改建议,针对学生预习和作业当中出现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改进课程设计。 平台能对教师的教学结果和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记录、存储、统计、分析和预测;教师可以根据所得数据调整教学思路、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方法,准确的数据分析可以极大节省教师时间,学生在智能平台上的学习结果,可以得到及时反馈,教师也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改进下一步教学。让课堂教学从“预设性教学”向“生成性教学”转变。 在持续反馈和不断调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连续测评,分析学生学习行为及学习方式的变化,为教师后续教学提供课程设计参考,使课堂教学管理从经验型向数据型、智能型、科学型转变,从以课堂和教材为中心实现以学生完成教育目标任 务 为中心转变,从统一教学标准的工厂 化模 式向基 于 学生能力 的个 性化教学转变。 2. 实时分析课堂数据辅 助 教学 广 州 市 第 一中学初 中部 将 “小 班 化教学试 验”与 “教学数据化试 验”结合 起 来 的新尝 试 。 学生人 手 一台上课“神 器 ”,随 时可以把 上课状 态 用数据“晒 ”出来 。每 位 学生的桌 前 都 放 着 一个 “神 器 ”。老师提问时,学生可以按 下“神 器 ”按 钮 示意 可以作答 ,这 时“神 器 ”便 充 当起 “抢 答器 ”;有学生回 答 了,同伴 之 间可以对回 答 进行评分,这 时“神 器 ”又成了“评价器”;有学生回答问题,“神器”自动录入答案,算出学生的回答正确率,便成了“打分器”。 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评价同学的回答,这就要求学生时刻留心别人的答案。否则,学生随便打分,老师就能看穿“你可能走神了”。 随堂的大数据系统记录并呈现学生的课堂练习结果、快速检测预习效果、主动发言的愿望、发言质量的评价、主动反映听课效果、准确检测学生课堂关注度、准确统计老师问题的回答结果、调查统计学生的学习效果、辅助教师记录统计学生课堂的批评表扬表现情况。通过这些课堂实时数据的呈现,可以快速帮助老师随时调整教学进度,充分关注每一位同学的课堂表现。“收集课上所有数据信息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