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G 下 的 管 理 职 能 划 分 及 考 核 设 想 一 、奖励部分 (一)病房 ICD 编码及 病案管 理 (质控办):三级管理:院级、科级、临床医生 能力要求:熟练掌握临床路径及 ICD 编码,有一定的临床实践经验,具备沟通协调能力。 职责: 1. ICD 编码指导及审核(病案质控电子表单); 2. 病案全程质控(病案质控电子表单); 3. 熟练掌握 ICD 编码医保分组分项权重,指导临床应用和结算(拥有编码证或通过医院ICD 编码、临床路径考核); 4. 参与医保结算; 5. 侧重院科两级审核管理,科室编码员先行对医生的编码进行初审,提交院部编码员复审; 6. 编码员竞争性双向选择,即科室可以选择院级编码员作为最终编码审定人,也可自行选择其他科室编码员作为最终编码审定人,以激励编码员队伍建设和技能提升,考核权归院部编码员; 7.提升临床路径入径率。甄别能否进入临床路径,确保临床路径能进皆进,严格控制统筹支付,原则上统筹支付须经病案委员会或考核会审定,未经审定的不予兑现。 工作流程: 1. 医生确定诊疗方案,提出初步编码,提交科室编码员;科室编码员从电子病历中导出诊疗方案电子版清单,根据临床路径进行比对,形成病案质控电子表单,与经治医生及科主任协商后,取舍医嘱项目,控制与临床路径不符的诊疗收费项目、患者自费项目及自付比例较高项目,议定编码及诊疗方案,提交院部编码员;科室编码员对诊疗方案全程监控,出现诊疗方案改变、变异及时修订编码或退出临床路径,提报退出分析报告,实时与临床医生、科主任、院部编码员进行沟通; 2. 院部编码员对科室编码员提交的病案质控电子清单进行复核,进一步控制与临床路径不符的诊疗收费项目、患者自费项目及自付比例较高项目,对照医保分组分项权重,商定入院编码并及时进行信息化维护,对影响 ICD 编码结算的临床诊疗方案及时干预乃至处罚; 3. 院部编码员修正、确认出院结算编码,简述理由及原因。 4. 病案质控电子表单、医保对账结算额或标准路径结算额、督导执行及考核分配情况、出院结算编码、编码修正理由等内容统一制订在一个电子表内,报物价科及病案质量管理委员会审查; 5.按季度对临床路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对入径率低于 50%的,按全院平均入径率计算差值比例,提交给人力资源科,人力资源科据此按技术能力不足认定,根据差值比例等比降低科主任或(和)个人岗位系数(或等比降低岗位托底线),对于入径率大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