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被动运输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水进出细胞的原理;(2)进行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3)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类型;(4)掌握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特点和实例。2.过程与方法:(1)尝试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做出假设;(2)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科学态度和精神(2)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尊重他人。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探究水分进出细胞是顺相对浓度梯度的;(2)举例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半透膜);(3)掌握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特点和实例。2.难点:(1)尝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2)进行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教学流程】教学内容师牛互动设计意图2/6设置问题情景,复习旧知,激发探索欲望。教师提问: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其边界是什么?有什么功能?设疑:1. 物质进出细胞是否受到细胞膜的控制?2. 活细胞中有哪些化合物,含量最多的是?引 导 学 生寻 找 新 旧 知 识的 结 合 点 , 引起 认 知 冲 突 ,激 发 探 索 新 知3/63.不同的物质是如何进出细胞的?学生活动:思考讨论相关问题,明确物质的进出必须要受细胞膜的控制。望。渗透作用教师活动:组织学生阅读“问题探讨”关于渗透现象的演示图;投影演示渗透作用的动态过程,引导学生思考:1. 蔗糖分子和半透膜两侧的水分子是否都通过半透膜?2. 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的通过数量一样吗?为什么?3. 漏斗的液面会无限上升吗?为什么?4. 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结果又会怎样?原因?5. 如果用一张纱布代替半透膜,结果会怎样?原因?学生活动:观察渗透作用的发生过程,小组讨论分析原因、思考回答相关问题。结合问题自主构建渗透作用的概念及条件。师生共同归纳总结:1.渗透作用: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经过半透膜由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过程。本质:顺着相对浓度梯度的运动。2.条件:具有半透膜;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浓度不利用动画演示,增强直观感;设计“问题串”是为了以问题驱动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最终完成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水进出细胞的原理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忆利用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组织学生讨论分析:1.图中所示的红细胞出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总结,进而得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