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带下病中医诊疗常规

带下病中医诊疗常规_第1页
1/8
带下病中医诊疗常规_第2页
2/8
带下病中医诊疗常规_第3页
3/8
带下病中医诊疗规范概述妇女阴道内有少量白色无臭的分泌物。润滑阴道,为生理性带下。若带下量过多,色,质味异常,或伴有腰酸,小腹疼痛者,为带下病。带下病的主要病因为湿邪盛。湿邪之来源有二:内虚多因脾虚失运湿浊内停,湿性重浊,下注乃至带下。或因肾气虚弱,时其闭藏,伤及奇经带脉失约,滑脱于下,而成带下病。外湿多因经期、产后不洁,或房事不节,或久坐湿地,久居湿室,乃到寒湿或湿邪毒热乘虚内侵,伤及任、带之经,而任脉不固,带脉失约,遂为带下。西医诊断为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宫颈糜烂,盆腔炎等急、慢性炎症疾病及宫颈癌等,均可出现带下病的症状。疾病诊断依据:西医诊断标准:《妇产科学》第七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5 月。中医诊断标准:《中医妇科学》,(马宝璋主编),上海科学出版社,1994 年 12 月。证候诊断依据西医诊断标准:《妇产科学》第七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5 月。中医诊断标准:《中医妇科学》,(马宝璋主编),上海科学出版社,1994 年 12 月。一、诊疗要点(一)、诊断依据1、带下量多,色黄、白、赤、或黄白相兼。质清稀或粘稠。气味腥、臭、秽或秽浊。2、伴腰部酸痛,小腹坠痛,下肢酸软,或阴户灼热,或骚痒等症状。3、舌体多虚胖,舌苔为白腻或黄腻,脉象多见滑、濡。(二)、辨证要点(根据中医妇科第七版教材及妇产科学第七版教材)1、脾虚湿注带下色白或淡黄,量多,如涕状,无臭味,绵绵不断,神疲乏力,肢体困倦,脘闷纳呆,或大便溏薄等,舌苔白腻或薄白,舌体嫩胖舌边有齿痕,脉象缓弱或濡。2、肾阳虚衰带下量多,色白,质清稀,无异味,淋漓不断,腰部冷痛,小腹冷胀或坠痛,小便频数而情长,夜间尤甚,舌苔根部白腻,舌质淡,脉象沉迟,双尺尤著。3、肾阴虚带下色黄或夹血丝,质稠,味腥,或无明显异味,多见于绝经期后,要点内干涩,或灼热痛,腰腿酸软,五心烦热,头晕耳鸣等症,舌苔少或薄黄,舌质红,脉象细数,左尺弱。4、肝经郁热带下赤白相兼,或呈黄绿色,质粘稠,气味腥秽,伴偏头痛,口苦、性情急躁,小腹疼痛等症,舌苔薄黄,舌边红,脉象弦数。5、下焦湿热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红相兼,或夹血或呈黄绿色。质如米泔,或如脓状,小腹疼痛或坠痛,腰胯疼痛,阴部灼痛或痒痛,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苔黄或黄腻,舌质红或紫暗,脉象滑数,或弦数。(三)、检查项目1 盆腔超声。2 血常规。3 白带...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带下病中医诊疗常规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