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处理原则[字体:大 中小][日期:2012-11-26]来源:结防科作者:肖亮随着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大量的肺结核病人被发现并纳入治疗管理,病人在治疗中出现药物副反应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为更好的防治药物副反应的发生,提高病人的治愈率,下面我们将一些常用抗结核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其处理原则、方法及预防知识介绍给大家,供各位参考。一、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一)异烟肼(INH) INH 为全杀菌药,可强力杀灭细胞内、外环境中快速增殖和慢速增殖结核菌,其不良反应有:1、神经系统不良反应⑴末梢神经炎其发生与剂量(特大剂量发生多)、体内 INH 乙酰化速度(中、特大剂量下慢乙酰化发生多)、及营养不良、酒精中毒、妊娠等因素有关。⑵中枢神经系统可诱发癫痫发作、并可出现记忆力减退、抑郁、嗜睡、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少数反射亢进、肌肉震颤、运动障碍、听力障碍、注意力不集中、多梦、妄想、幻觉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2.肝损害一般多发生在治疗前 3 个月、常为单纯性、暂时性、可复性转氨酶升高、通常无临床意义、停药后转氨酶可迅速下降、重新治疗多不再上升;少见黄疸或肝坏死。药物性肝炎的发生率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大越容易发生)、与剂量无关。3.其他少见的不良反应还有皮疹、药热(过敏反应)、男性乳房增大、女性月经失调、血液异常(白细胞减少、嗜酸粒细胞增多、溶血性贫血、出血性紫癫、再生障碍性贫血)、便秘、排尿困难、心律失常等。(二)利福平(RFP) RFP 为全杀菌药、对间歇生长的菌群具有比 INH更强的杀菌作用。其不良反应有:1.胃肠道反应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2.肝损害与 INH 出现的肝损害相似,一般可以继续服用;若出现黄疸、肝坏死或同时合并过敏反应,则应停药。3.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流感样综合征(发热、流感样症状群)、呼吸道综合征(出现发作性呼吸困难、气促)、皮肤综合征(轻者单纯皮肤瘙痒、重者出现皮疹、甚至剥脱性皮炎)。上述几种综合征可单独出现、也可以合并出现、多见于 RFP 间歇用药时。4.血液学异常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减少、嗜酸粒细胞增多。 5.其他少见的不良反应有骨软化、关节肿胀、血压升高、心律失常、脱发、严重者可出现肾功能衰竭、休克(血压下降、虚脱)、可能影响胎儿发育-致畸形作用(尤其是在早期妊娠的头 3 个月内)。(三)吡嗪酰胺(PZA)PZA 为半杀菌药、特别在巨噬细胞内酸性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