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商不变的规律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 20、21 页。教学目标:1、在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中,经历探索、归纳商不变的规律的过程。2、理解商不变的规律,会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探索数学规律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学方案: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学预设一、创设情境出示两道口算题引导学生大胆猜测第(2)题的结果。让学生思考它与第(1)题有什么关系,自然引出本课要研究的问题。提出新颖的、有一定难度的、与新知联系密切的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猜想,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课件出示 2 道口算题。(1)36 三 12=(2)36000 三 12000=师:你能口算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吗?第一题对于学生无难度,第 2 题学生可能会说出不同结果。师:请你仔细观察,第 2 题与第 1 题有什么关系?生:被除数乘 1000,除数也乘了 1000。师:被除数、除数都乘 1000,商又会有什么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二、自主探索1、探索“同时乘”相同的数。(1)出示第一组算式,提出:观察这几个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你发现了什么?的问题,让学生了解每个初步了解三个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和商的特点。为进一步探索规律作铺垫。出示课本上的第(1)组题。师:先口算出各题的商。师:认真观察被除数、除数和商,你发现了什么?生 1:商都是 3。师:每个算式的商都是 3,可以说商不变。生 2:被除数、除数变了,商没变。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算式的商不变,被除数、除数都变了。(2)提出“观察第二个算式和第一个算式,说一说被除数、除数是怎样变化的?”的问题,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帮助学生学会用''冋时乘相冋的数”来描述比较的结果。教师有顺序的引导和介绍,有利于突破用“冋时乘相冋的数”描述被除数、除数变化的难点,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师:再观察这组算式中的第二个算式和第一个算式,说一说被除数怎样变化的,除数又是怎样变化的?学生可能回答:•第二个算式与第一个算式比,被除数由 6 变成了 60,除数由 2 变成了 20。•第二个算式与第一个比,被除数乘了 10,除数也乘了 10。如果第(2)种意见说不出,教师启发引导。如:被除数由 6 变成了 60,可以说 6 乘了几?如果出现,教师给予赞扬。师:被除数乘 10,除数也乘 10,我们可以说被除数和除数冋时乘 10。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一说,第二个算式和第一个算式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