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高级技工学校 讲义 第 1 页 第一章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结构及基本工作原理 第一节 PLC 的产生和特点及其应用方向 一、 PLC 的发展史 可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 PLC,是在继电顺序控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通用的工业自动化控制装置。 20世纪 60年代末期,美国汽车制造工业竞争激烈,为了适应生产工艺不断更新的需要,在 1968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首先公开招标,对控制系统提出的具体要求基本为:a。 它的继电控制系统设计周期短,更改容易,接线简单成本低。b。它能把计算机的功能和继电器控制系统结合起来。但编程要比计算机简单易学、操作方便。c。系统通用性强。1969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根据上述要求,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PLC,并在 GM公司汽车生产线上首次试用成功,实现了生产的自动化。其后日本、德国等相继引入,可编程序控制器迅速发展起来,但是主要应用于顺序控制,只能进行逻辑运算,故称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简称 PLC。其定义: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的。它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可编程控制器及其有关外部设备,都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联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则设计。 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PLC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更多地具有计算机的功能,所以又简称 PC(PROGRAMMABLE CONTROLLER),但是为了不和 PERSONAL COMPUTER混淆,仍习惯称为 PLC。目前PLC已经在智能化、网络化方面取得了很好的发展,并且现今已出现SOFTPLC,更是 PLC领域无限的发展前景。 二、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功能特点 1. 逻辑控制 PLC具有逻辑运算功能,能够进行与、或、非等逻辑运算,可以代替继电器进行开关量控制,故它可替代继电器进行开关量控制。 2. 定时控制 为满足生产控制工艺对时间的要求,PLC一般提供时间继电器,如FX1S提供T0—T63共 64个计时器。并且计时时间常数在范围内用户编写程序时自己设定:接通延时、关断延时和定 时脉冲等方式。并且在 PLC运行中也可以读出、修改,使用方便。 3. 计数控制 为满足计数的需要,不同的 PLC提供不同数量、不同类型的计数器。如FX1S提供16位增量计数C0—C15(一般用)、C16—C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