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IDC基础知识

IDC基础知识_第1页
1/15
IDC基础知识_第2页
2/15
IDC基础知识_第3页
3/15
IDC CONNECTOR 基础知识 1 IDC 基础知识 一、IDE/ATA 接口发展简介 1. IDE IDE 的英文全称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电子集成驱动器”,它的本意是指把“硬盘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把盘体与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的做法减少了硬盘接口的电缆数目与长度,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强,硬盘制造起来变得更容易,因为硬盘生产厂商不需要再担心自己的硬盘是否与其它厂商生产的控制器兼容。对用户而言,硬盘安装起来也更为方便。 在这里要先要明白一点的就是,这里所说的IDE,既是宏观意义上的硬盘接口类型,也是微观意义上的硬盘接口标准。之所以说它是宏观意义上的一种硬盘接口类型,是因为时至今日这一接口技术仍在不断地发展,并且仍是PC 机中硬盘接口中的绝对主流,原因当然是其性能也在得到不断发展,其性能也相当不错,此类接口的硬盘价格也相对其它接口的要便宜许多。后面要介绍的各类ATA、 Ultra ATA、 DMA、 Ultra DMA 硬盘都属于IDE 接口类型。说它是微观意义上的硬盘接口标准,是指如果细分,它仅代表第一代的IDE 标准,因为随后其接口技术得到了飞速成发展,引入了许多新技术,使这一IDE 接口标准得到了质的飞跃,通常不再以IDE 标称,而是以诸如ATA、 Ultra ATA、DMA、 Ultra DMA 等标注。 2. ATA ATA 的英文全称为“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中文名称“高级技术附加装置”。 ATA 接口标准最初是在 1986 年由CDC、康柏和西部数据3 家公司共同开发的。第一代的ATA 标准称之为“ATA-1”。 ATA-1 只支持PIO- 0和 PIO-1、 PIO-2 模式,其数据传输速度只有可怜的3.3MB/S,使用40 芯电缆,硬盘大小也为5 英寸(而不是现在普遍的3.5 英寸),容量为40MB(根据其技术标准,其硬盘容量限制在504MB 之内)。 ATA 接口是从80 年代末期开始逐渐取代了其它老式接口,随着它自身的发展,“ ATA”也就成了“IDE”的代名词。目前最新的ATA 133 标准中硬盘数据传输速率可达到133.7MB/s。要识别硬盘属于哪种ATA 接口版本,只需看硬盘正面右上面的所印标注,如图1-1所示的就是Ultra ATA/100 标准硬盘上的标注。 图 1 -1 在 ATA 接口标准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到目前为止可以划分为7 个不同的版本,也就是从ATA-1( IDE)、 ATA-2( EIDE Enhanced IDE/Fast ATA)、 ATA-3( FastATA-2)、„,一直到现在ATA-7( ATA 133)。第一代的A...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