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缝制》说课设计简析教材:“缝布袋”一课是“劳动与技术”四年级上册中的手工缝制内容。在小学阶段,关于手工缝制这一内容,在这里是第一次出现。本课教学旨在通过缝制布袋,强调工具针的使用,落实平针针法的技能,体会同学间互助合作的重要性。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掌握这一技能,我认为要着重从以下三点入手:第一点,要落实穿线、打结这两个技能;第二点,掌握用平针缝制的技能;第三点:学会收针的技能。当然,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主旨并不仅仅停留在一般的“操作”层面上,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技术操作过程中技术意识的形成、技术思维的培养、技术能力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强调规范操作与技术创新意识的统一。为了让学生的学习真正成为有意义的学习,我觉得学习应该选择更具有实际意义和生活价值的内容。学生制作的作品除了教材内容中的布袋,还可以是“小笔袋”、“ 环保袋”等等。教学要让学生有机会把自己的劳动成果有“用武之地”,真正认识到缝制技能是生活的基本技能之一,从而提高学生对劳动价值的认识。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知道手工缝制是生活中的基本技能之一,这种劳动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也可以为人们的生活创造很多产品,丰富我们的生活。(2) 了解缝制常用的工具是针,材料主要是线与各种纺织原料。2、能力目标:(1) 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并制作一只简单的小布袋。(2) 初步尝试用平针法把小布袋缝制好,要求尽量缝得针脚匀称,缝合平整。(3) 能对自己或同伴的作品进行评价,提出赞赏和修改的意见,形成初步的技术作品鉴赏能力。3、情感目标:(1) 通过自己设计、制作一只小布袋,感受到自己已经很能干,并愿意缝纫作品为家人服务。(2) 在与同伴一起合作、讨论制作的步骤,一起互相协作的过程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感受劳动是一种创造,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通过模仿、实践,掌握平针缝制的技术。教学难点: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缝制过程中两手的协调配合和收针时的打结,有一定难度。阐述教法根据本教学内容的特殊性,穿线、打结、平针缝制、收针等技能的掌握仅仅依靠出示照片、教师讲解,学生是很难掌握的。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我采用了录像教学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录像特写,将穿线、打结、平针缝制、收针等技能直观的展示出来,这样边看录像,边听老师讲解,一方面节省时间,另一方面能照顾到班级中的每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