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新课程基本理念是:注重学生发展,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学生不仅要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还应经历一些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了解科学·技术·社会(STS),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本节课应该重视实验探究,主要采用“边讨论、边探究、边实验”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施教。通过学生自主、积极、主动地学习,变机械模仿为实验探究,从参与中发现问题,在积极的探究过程中形成实验探究方案,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3.重视科学方法教育和物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渗透新课程教育理念。一方面在探究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控制变量法的科学方法教育;另一方面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规律出发,经历实际问题导入→理论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过程,体现物理学科“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 的一种 性质,了解常 见 物质的密度大 小 。 (2)学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 单 的问题,能解释 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 关的物理现象 。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物体质量跟 体积关系 的探究过程,从而理解密度概念的建 立。 (2)初 步掌 握 通过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3.情 感 态 度与价 值 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和对科学的求 知欲 望 ,培养学生实事 求 是的科学态 度。 (2)鼓 励 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难 点 】 1.重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2.难点:密度概念与公式的理解。 【教学方法】 边讨论、边实验探究、边归纳总结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教学资源】 学生实验器材:体积和颜色相同的正方形木块、铁块、铝块(6 组),体积相同的正方形铁块、铝块(3 组),体积不同的正方形铝块(3 组),天平和砝码各 6 组。 【学习过程】 学习环节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设疑激趣 出示三块体积、表面颜色都相同的木块、铝块和铁块。 活动一:问:如何区分谁是木块、铝块、铁块? 活动二: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情况,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它们的质量区分它们。 活动一:独立思考-分组讨论-汇报交流。 活动二:学生利用天平测出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