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菱形的判定”说课稿 菱形(第2 课时) 一、说教材。 二、说教法。 三、说学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说课稿: (1 )教材地位:本节课是八年级的数学下册第十九章第二节第2 课时,主要内容是菱形的判定,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菱形的判别方法,并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2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方面经历菱形判定方法探究过程,掌握菱形三种判别方法。能力培养方面:1 、经历利用菱形定义探究菱形其他判定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观察、推理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2 、根据菱形的判定进行简单的证明,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演绎能力。情感目标方面:在探究菱形的判定方法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运用菱形的判定和性质,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3 )教学重点:菱形的判定定理的探究。 (4 )教学难点:菱形的判定定理的探究和应用。 二、说课法: (1 )创设问题情境,恰当设疑,引发学生兴趣。 (2 )采用直观操作和几何论证相结合的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 )吃透教材、把握重点、分散难点、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三、说学法: 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使学习过程直观化、形象化。 四、说教学过程: 活动 1 、引入新课,激发兴趣。 (1 )由菱形的定义判定菱形。学生复习菱形的定义,教师明确菱形的定义既是菱形的性质,又可作为菱形的第一种判别方法。 即: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 )菱形还有其他的判别方法吗? 设计意图:由菱形的定义得出菱形的第一个判别方法,并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活动 2 、问题:探究菱形的判别方法二。 探究:用一长一短两根细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做成一个可动的十字,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 (1 )转动木条,这个四边形总有什么特征?你能证明你发现的结论吗? 发现:该四边形总是平行四边形,学生口头完成证明。 (2 )继续转动木条,观察什么时候橡皮筋围成的四边形变成菱形?学习经历实验操作,开展独立思考成合作学习。 猜想:当木条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的一组邻边相等。此时四边形为菱形。 2 (3)你能证明你的猜想吗?学生演示证明。 小结:菱形的判定定理: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