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 作者简介 刘白羽(1916—2005)中国散文家,军旅作家。北京人。1936 年开始创作。1950 年参加编摄电影《中国人民的胜利》,该片荣获斯大林文学奖金。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有散文集《早晨的太阳》《万炮震金门》《红玛瑙集》《长江三日》《红太阳颂》《伟大的创业者》《巍巍太行山》等,亦有小说《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员》等。作品以题材重大、具有强烈时代感、富有斗争激情和雄健气度取胜。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化部副部长、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等职。刘白羽是一位富有时代感的、具有敏锐的生活观察力和多方面艺术才能的作家。其散文立意高远,格调豪迈,与他战争年代的作品一样充满政治激情和时代气息,在艺术上还力求把诗和政论结合起来。 《长江三峡》是写景抒情的游记名篇《长江三日》的第二部分,题目是编者加的。《长江三日》收在《刘白羽散文选》中。 《长江三日》是一篇日记体游记,记叙的是1960年11月中旬,作者从重庆乘“江津号”轮船沿江驶往武汉的一段航程。全文共分三大部分,写连续三天在长江航行所见到的不同景象。第一日11 月17 日写的长江迷蒙的雾景和雄伟的夜景;第二日11 月18 日写的长江三峡瑰丽奇特的景象;第三日11 月19 日写的长江平静清丽的风光。课文节选自第二日所记,是全文的重点部分。 《长江三日》写于三年困难时期(1959--1961),由于自然灾害、苏联逼债和左倾错误的影响,我国国民经济遇到了暂时的困难。作者写作本文是有所寓意的,全文贯穿着“战斗航行穿过黑夜,走向黎明”这样一个含有哲理的思想,阅读时应仔细体会。 长江三峡的有关知识 1、长江三峡,是万里长江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是瞿塘陕、巫峡、西陵峡的合称。长193 公里,其中峡谷段90 公里。其间滩峡相间,由地盘上升,河流深切而成,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三峡山陡、流急、滩险。 2、《辞海》注解。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合称。简称三峡。在长江上游,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长193 公里(其中狭谷段合长90 公里,宽谷段合长103 公里),滩峡相间,由地盘上升河流深切而成。两岸是悬崖绝壁,江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 3、教师参阅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里的有关文字 ,适 当 引 用 。(投影,请 学生朗 读) “自三峡七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