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几点考虑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被普遍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那么,教师在专业发展上应该做好哪些方面呢?一、教师必需学会学习,加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新课改不只要求同学“学会学习”,同时也对教师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些教师认为学习只是同学的事,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其实学习对教师来说同样重要。当前人类逐渐进入信息化时代,教师必需加强学习,学会如何获得信息资源以和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资源,这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至关重要。教师必需不时更新观念、知识和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用于自身的教育教学,以适应不时变化的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教师必需加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现代信息社会知识更新迅猛,仅有在学校所获得的知识,用起来经常捉襟见肘,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因此,每个教师都必需成为终身学习者,不时地学习,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过去我们经常津津乐道于教师“一桶水”相对于同学“一杯水”的丰富渊博,现在“一桶水”的容量已远远不能满足同学的需要,教师必需时刻吸纳新知,不时丰富和提高自身,成为同学的“源头活水”。否则,不只难以在同学面前维持自身的威望,在专业发展方面也会遭遇重重困难。二、培养和发展自身的反思能力,成为反思型教师反思是一个人生长与发展的核心能力之一,新课改要求教师不时培养和发展自身的反思能力,成为反思型教师。孔夫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假如一个人只是一味地学习而不考虑,那他就会陷入迷惘困惑。孟子亦云:“思则得也”。新课改要求教师经常考虑和反思。面对各种新的教育思想、资源、手段和方法,教师不能简单地拿来复制粘贴一下就 OK了,而要做出科学分析,结合自身学校和班级的实际情况和自身优势,为我所用,以改进自身的教育教学。对于当前的课程改革,专家们各执一词,争议纷起。很多教师莫衷一是,不知道自身该怎么办。这固然是由于当前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还不够完善,但同时也和教师缺乏独立考虑有关。作为教师,不能盲目地迷信专家的权威,坐等专家把研究效果送上门来,不假思索地照搬到自身的教育教学中。而应持怀疑的态度,对之进行认真的研究反思,检验其是否适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通,为自身的教育教学服务。教师应该培植起自身的“反思”意识,不时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考虑各种教育行为的后果,不时自我修正、调整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