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发布日期:2009 年 10 月 15 日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防治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保证饮用水安全,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基本方法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文件的编制要求。本标准为首次发布。本标准为指导性标准。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本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007 年 1 月 9 日批准。本标准自 2007 年 2 月 1 日起实施.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集中式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包括备用和规划水源地)的划分。农村及分散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可参照本标准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指国家为防治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保证水源地环境质量而划定,并要求加以特殊保护的一定面积的水域和陆域。3。2 潮汐河段指河流中受潮汐影响明显的河段。3。3 潜水指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3.4 承压水指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3。5 孔隙水指赋存并运移于松散沉积物颗粒间孔隙中的地下水.3。6 裂隙水指赋存并运移于岩石裂隙中的地下水。HJ/T338-20073。7 岩溶水指赋存并运移于岩溶化岩层中的地下水。4总则4.1水源保护区的设置与划分4。1.1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为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包括一定面积的水域和陆域.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指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的地表区域.4。1.2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包括备用的和规划的)都应设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一般划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可增设准保护区。4。1.3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设置应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水污染防治规划;跨地区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设置应纳入有关流域、区域、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水污染防治规划.4。1。4 在水环境功能区和水功能区划分中,应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设置和划分放在最优先位置;跨地区的河流、湖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