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示例 课题:连乘应用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连乘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学会列综合算式. 2.使学生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连乘应用题的同时能用一种解法检验另一种解法.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用简炼的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培养学生认真检验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两种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连乘应用题的两种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先分析数量关系再解答. (1)某车间每班有4 个组,每组有11 人,每班有多少人? (2)一辆卡车可以装 30 袋化肥,每袋重50 千克,一辆卡车能装多少化肥? 2.演示动画“连乘应用题” 根据动画演示的内容分别补充问题,再解答. (1)一个商店运进5 箱热水瓶,每箱12 个,_______________? (2)每箱有12 个热水瓶,每个热水瓶卖35 元,______________? 3.引入新课. 教师提问:复习中的应用题都是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它们的数量关系共同的特点是什么?(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计算.) 把动画复习的两道应用题连起来看,让学生把复习中的两道题合并成一道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题目,引出例1. 教师导入:看来,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光会遇到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还会有这样稍复杂的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共同学习:应用题.(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一个商店运进5 箱热水瓶,每箱12 个.每个热水瓶卖35 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1)指名读题,并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继续演示动画“连乘应用题”,实物图逐步转化为线段图. (2)小组讨论:你准备怎么解答这道题?并说出解答的思路.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讨论. (3)汇报讨论的结果,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想到: 方法1:要求一共卖多少元,需要知道每箱卖多少元和一共有多少箱.已知共有5箱,未知每箱多少元.因此,要首先求出每箱多少元.已知每个35元,每箱12个,求出每箱卖多少元就是求12个35是多少,用35×12=420(元),再求出5箱一共卖多少元,就是5个420是多少,用420×5=2100(元). 板书:① 每箱多少元? 35×12=420(元) 5箱一共多少元? 420×5=2100(元) 方法2: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需要知道每个卖多少元和一共多少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