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024 年孝亲敬老活动工作总结一、孝文化与当代教育应该说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特别重视道德建设,重视人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在道德教育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方法和途径。孝道作为道德之首,儒家文化的基础,这方面的内涵和经验自是丰富。首先,德育教育应从孝___育入手。我们今日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即德育在教育当中是首要的,作为教育的宗旨首先要引导人成为一个向善的人,正如《礼记·学记》所说“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即教育就是长养其善行,修正其错误的(不善的)行为。《说文解字》说“育,养子使善也”,也强调了德育在教育中的根本性的地位和作用。《孝经》开宗明义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就是说孝道是道德的根本,是教育所产生的原因。___这么说呢?父母是我们人生中最大的恩人,人们之间的道德情感首先产生在父母与子女之间,即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和爱戴,这是人来到这个世界体验到的第一种道德情感,由对父母的爱,而扩展到对兄弟姐妹的爱,进而延伸到对他人,对社会,乃至对自然万物的爱。《孝经》说:“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假如一个人不爱自己的父母亲人,而自称爱他人,那这种德(爱)是一种虚假的爱;假如一个人不尊敬自己的父母亲人,而自称尊敬他人,这种礼(敬)实际上是一种虚假的礼貌。因此要有爱心和善心先得有孝心。现代德育理论认为,责任的认识是道德的起源,责任感是道德教育的基础和根本要求。孝道实际上是因对父母的感恩而产生的对父母尊敬和孝养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正是所有责任感的起源。因此,我们进行德育教育,首先要从孝道入手,从最基础的道德感的培育做起,才能建构出雄伟绚丽的道德大厦来。第 1 页共 8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其次,孝文化中的许多内涵都可以成为当代德育教育的内容。从德育类型划分的角度来说,德育包括私德、公德和职业道德。私德教育即培育青少年的私人生活的道德意识及行为习惯,如相互尊重、相互体谅、相互关怀、诚实、忠诚、敬老___等;公德教育即培育青少年的国家与社会生活的道德意识和符合社会公德的行为习惯,如遵守社会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保护环境、见义勇为、维护民族尊严和民族团结等;职业道德教育即培育青少年职业生活的道德意识及合乎道德法律规范的行为习惯,如忠于职守、勤恳工作、廉洁奉公、团结合作等。从传统孝文化的内涵来看,其对青少年无论是私德、公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