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大学 1. 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是认识论的唯物论 2. 感性认识有待于升华发展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论的辩证法 3. 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是相互依赖,相互渗透 4 . 生产力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与人的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5. 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康博内拉;圣西门,傅里叶、欧文 6. 马克思在研究商品的时候说:„„„„„„„„,答:商品使用价值 7. 生产商品的劳动两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8.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9. 货币与资本的关系:只有增殖自身价值的货币才是资本 10.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什么:劳动力成为商品 11.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属于一种什么过程: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 12. 资本家改进劳动技术提高生产力是为了什么:获取 价值(相对剩余价值)? 13. 经济全球化的载体是什么:跨国公司 1 4 .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因为将剩余价值看作了什么: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15. 价值规律的形式:价格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16.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什么:剩余价值 17. 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18. 商品的价值量有什么来决定: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9. 剩余价值率公式:M ’=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20. 剩余劳动价值的可变资本规律:剩余时间和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1.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个基本矛盾表现为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冲突。一方面,个人的生产资料变成了由许多人共同使用的社会化的生产资料;另一方面,生产资料和产品却由资本家私人占有。 22. 通货膨胀是指什么: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一种现象 23. 资本积累的两种形式:资本积蓄和资本集中 24. 经济危机 4 个阶段(多选):1 、经济危机 2 、经济萧条 3 、经济复苏 4 、经济高涨 25.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是关于联系条件性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26.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 27. „„一个人的头脑中反应过的物质而已(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28. 天不变道也不变:形而上学(董仲舒) 29. 白马非马:割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割裂了共性和个性的观点 30.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新生事物是不可抗拒的 31. 从物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