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前: 1949 年东莞只有1 家工业企业和少量手工业作坊,工业产值仅有2895万元。50 年代初大办个体手工业,1955 年工业产值也仅有6411.2 万元,工业从业人员只有6440 人。 1949 年至1978 年间,工业年均增长速度只有9.0%。东莞除了向港澳出口少量的农副产品外,与境外的其他经济技术合作几乎是空白。 东莞改革开放前的工业基础和发展条件: 1978 年,1978 年三大产业的比例为44.6:43.8:11.6,东莞工业产值为4.204 亿元,占全市GDP 的43.82%。在当年的全部就业的549728 人中,从事业生产的人数只有92601 人.占总就业人口的16.84%。工业企业只有为数不多的“五小”工业、支农工业。 地域优势:东莞是除深圳以外、我国大陆距离香港最近的地区。这使得香港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迁入时东莞运输成本低。 人文环境:东莞对外丌放的氛围源远流长,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东莞人对商品经济有极强的认同感,具有合作、开放、竞争和信 誉 等现 代理 念 。且 国内 人力 资 源廉 价 、丰 富 。 改革开放后 : 东莞以“三来 一 补 ”为突 破 口,发展对外加 工业,吸 引 外商投 资 ,逐 步 走 出一 条具有东莞特 色 的外源型经济的发展道 路 。东莞工业经济呈 跨 越 式 增长,从而 实 现 从农业县 发展为现 代工业城 市的巨 变 ,成为举 世 瞩 目 的 国 际 制 造 业 名 城 。 改 革 开 放 后 , 东 莞 工 业 发 展 分 为 4 个 阶 段 : 第 一 阶 段 : 起 步 阶 段 。 改 革 开 放 之 初 至 2 0 世 纪 8 0 年 代 中 期 , 东 莞通 过 “ 三 来 一 补 ” 方 式 完 成 原 始 资 本 积 累 , 并 吸 取 国 外 的 技 术 、 管 理和 销 售 经 验 , 大 力 发 展 商 品 农 业 , 同 时 以 “ 三 来 一 补 ” 为 切 入 点 发 展外 向 型 经 济 , 为 工 业 发 展 打 下 基 础 。 这 一 时 期 , 工 业 总 产 值 年 均 递 增1 7 .4 %。 在 改 革 开 放 初 期 , 东 莞 抓 住 香 港 地 区 产 业 向 外 转 移 的 机 遇 , 大量 引 进 港 资 , 发 展 “ 三 来 一 补 ”( 来 料 加 工 、 来 图 来 样 加 工 、 来 件 装配 和 补 偿 贸 易 )。“三来一补”具体是指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