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两国教育体制的差异及学术交流 中俄两国不同的自然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历史进程,造就了中俄两国自古就形成的两种内涵和形态各异的文化模式。中国与俄罗斯是世界上毗邻的举足轻重的两个大国,具有地缘优势、人文优势、经济互补优势,中俄两国文化及教育体制的异同,寻求发展契机,有利于促进中俄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中俄两国学术文化的交流,对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巩固具有重要的影响。 中国是亚洲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其文化是土生土长的本土文化与近代西域文化,还有周边文化的少量结合。历经数千年的抉择、砥砺和发展,自晋以来逐步形成了以儒、释、道为支柱,诸子百家学说并行不悖的思想建构与文化底蕴。中华文化有史以来一直是东方文化的代表与轴心。鸦片战争之前,由于地理位置的封闭性和文明的自创性,中国文化没有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刷与动摇。而随着现代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经济接轨的要求,与全球文化贯通,并取它国之精华,排它国之糟粕,已成为中国富国强兵、富民强体的必选之路。俄罗斯地处欧亚大陆板块结合处,地理位置相对开阔,近邻文化比较发达,与外界交往甚密。它的文化正是在周边多种文化的撞击和渗透下逐步形成的,并无根深蒂固的本土化,因而属于典型的嫁接文化或边缘文化。历史上,俄罗斯既受到过西方文化的长期熏陶,也曾沐浴了东方文化的洗礼,因此形成了东西方文化集于一身的东西合璧的文化。中俄两国的文化的起源和属性影响着中俄两国教育体制及学术交流。 中俄两国的教育体制有许多相同及类似的地方。首先,教育都肩负着沉重的时代责任与历史重托,并面临严峻的挑战;其次,针对教育的改革均在积极探索和不断实施之中,围绕政府——社会——学校的关系,不断明晰着各自的定位和作用;最后,都有较严格和完善的学位管理、教师培养与任用、学生激励与淘汰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与此同时,中俄两国的教育体制也存在许多不同及差别,主要反映在: 第一,在考试和招生环节上,俄罗斯的考试命题与选拔由各学校乃至院系独自进行,而中国则一直采取国家或省市统一命题、集中录取的方式; 第二,在教学方式、学习条件、学术氛围,学术交流与往来,学生能动性、自主性及发散、创新意识的培养等方面,两国间存在明显差距,这种差距也是中国同西方国家带有共性的差别和差距; 第三,在学生就读方式及后勤服务管理上,中国以严格统一的“住校制”为主,学校各项后勤服务保障部门和设施完善,但也由此存在机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