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医饮食调护 教学参考 < 中国药膳辨证治疗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 临床营养与食疗学>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实用中医营养学> 课程介绍 绪论 常用食物 食疗 概念 中医饮食营养学 营养:营养:古代又作“荣养”.营:经营,营造.荣:容盛,繁荣.养:养护,补养.营养,指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或养料,以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过程。 饮食:泛指固态、流态、半流态的食物或食品。 食物:给人提供养分、满足心理要求的自然界的一 种物质。 食品:食物进一步的加工品。 食品的标准:色、香、味、形、器、意、质、效、 量,或营养成分、心理满足、饱腹感。 内容 中医饮食养生 中医饮食治疗 中医饮食节制 中医饮食宜忌 基本观点 天人相应整体营养观 调理阴阳营养观 食药一体营养观 全面膳食和审因用膳营养观 历史沿革 早期食事活动 择食 火 汤液 酒 调味品 食事制度 理论体系初步形成时期 《山海经》 《黄帝内经》 《神农本草经》 2 《伤寒杂病论》 其他 理论提高时期 《千金要方》 《食疗本草》 其他 理论全面发展时期 《养老奉亲书》 《饮膳正要》 进一步实践时期 《本草纲目》 《随息居饮食谱》 《老老恒言》 其他 现代发展时期 食物的性能: 食性 作用 适应症 食物 寒凉性 滋阴、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热证、 阳证 绿豆、藕、西瓜、荸荠、马齿苋、茶叶、鸭蛋、贝壳类 温热性 温里、散寒、助阳、活血、通络 寒证、 阴证 生姜、大葱、红枣、核桃、羊肉、韭菜、鸡肉、酒 平性 作用缓和,无明显副作用 应用范围较多 粮食类、豆类、土豆、胡萝卜、花生、莲子、猪肉、鱼类、牛奶 食味 作用 食物 酸 收敛、固涩、生津助消化 番茄、水果类、山楂、乌梅、醋 苦 泻下、泻火、降逆、燥湿、健胃 苦瓜、茶叶、杏仁、百合 甘 补益、调和药性、缓急止痛 大枣、蜂蜜、粮食类、豆类 辛 发散、行气、行血、健胃 生姜、大葱、香菜、辣椒、韭菜 咸 软坚散结、泻下通便、补肾、养血 海带、食盐、蟹、海参等海产品 3 芳香 醒脾、开胃、行气、化湿、爽神、开窍 橘、柑、佛手、茴香、香菜、花 归经 归经是指食物对于机体某些脏腑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