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下册》介绍 一、课时安排 依据课程标准,中国古代史在初中一年级开设,每周 2个课时,共 70个课时。上、下册分别用一个学期,各有 35个课时可供使用。实际上,我们中华书局版上册只编写了 19课,下册编写了 21课,每课教学时间为 1个课时,分别需要 19个课时和 21个课时。其余课时由各地、各校教师灵活掌握,包括组织 3个活动课、讲授乡土史教材或学校自己编写的教材等。 二、教科书内容安排及其与课程标准的关系 中华版教科书根据课程标准,采用时间顺序和主题相结合的体系,也就是根据中国古代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顺序,从古到今地讲述历史;同时根据每一时段的突出特征,按主题呈现的方式进行叙述。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与其他文明古国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国古代文明源远流长、从未断绝。自大禹建立夏朝以来,王朝体系清晰地勾勒了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同时在这个时间框架内,中国古代文明连续发展,这就是我们的一个基本国情。由于初中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线索了解不多,不易把握纵向脉络,因此,中华版教科书采取了以王朝的兴衰更替反映时间顺序的办法,来讲述历史事件。 同时,我国还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围绕着国家的出现、中央集权的创立和巩固,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每个时段又表现出其鲜明的特征,这就是每个时段的主题。这个主题,准确明了地概括这一时期人们的主要活动,为学生理解、掌握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提供了评判依据。 中华版教科书的编写指导思想、体例、结构等,在这一套教科书的介绍中,已有详细说明,本文恕不赘述。以下仅就《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下册内容安排及其与课程标准的对应与不对应情况作一简略说明。 中华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叙述的是从我国出现的最早人类到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计4个单元、19个正课和 3个活动课,供七年级上学期使用;下册,叙述的是隋朝以后的中国古代历史,计3个单元、22个正课和 4个活动课,供七年级下学期使用。 上、下册一共 7个单元,每个单元的标题、与《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国古代史板块中的第一至第七个学习主题基本一致。如此安排,与新课标特点相辅相成。 新课标的内容标准,采用了“学习主题”的呈现方式。倘若仔细研究,我们会发现,这种主题呈现方式并不严格。以中国古代史学习板块为例,前七项可称为主题,后两项“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